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孩子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有闪光点。但是在现行教育考试机制下,对孩子考核都是一刀切,必然会产生出不少学困生和后进生,如何看待这些孩子是我们每位老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今天期中考试首场语文考完后,在收交的试卷中,发现了一份特殊的试卷,试卷空白处画了一幅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左手拿刀,右手拿枪,眼神酷酷的,神态表情生动逼真。我不禁惊叹于这个孩子画画的天赋和才能,这副画出自七班一男生之手,平时这男孩作业学习一塌糊涂,其实智商情商都很高,就是对学习没有兴趣。但是爱好篮球体育,文体艺术的苗子。
看着试卷上这副画,我没有生气也没有发火,平时只知道他不爱学习,爱好体育,没想到画画还挺有才能。管建刚老师说过,上天给每个人一份才能。有些人看似没有才能,只是因为那份才能隐藏得深,隐藏在不为人知的某个角落里。
《学会生存》中有这样一句话:“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违背教育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设想一下这个孩子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面对自己没有兴趣的考试,一份试卷更提不起兴趣来。无聊至极,只能在试卷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天马行空,挥笔泼墨,沉浸在自己的天地里,这才是真性情。
诸如此类孩子在班级里还有不少,作为我们老师如何来正确的看待他们,如何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如何去发挥他们的长处,才能让这块金子不至于再变回沙子?
有人说,是金子总会发亮的。但金子被埋在沙里久了,就不认为自己是金子,而认为自己是沙子,从而自愿地过起沙子的生活。这样金子也就成了沙子。
有些学生不喜欢学习,但不见得就有没有长处,也许他爱唱歌,也许他体育好,也许他能说会唱……走出校门,逃离开学习这个场,不见得他就没有好的出路和发展。
曾记得朋友圈一段子:
一班主任老师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微信:高考已经结束,考上大学的同学注意了,要记得和没考上或弃考的同学搞好关系,等大学毕业了好去他们的公司去打工!考上一本的要经常联系二本的,未来家乡的领导就是他们!后面还有,二本的要跟大专的搞好关系,他们将来能是你们孩子的老师!同时也要和不上大学当兵的搞好关系,以后都是交警,警察和城管!
段子虽然搞笑,却说明了学困生离开校园,不见得还是学困生,有可能犹鱼之得水般游刃有余。
我们要用前瞻性的眼光看待学生,既看到这个孩子的长项,又要看到这个孩子的未来,以此之所长补之所短。我们需要沉思学生的存在,理解他们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