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三毛)
在我的生活里,我就是主角。
对于他人的生活,我们充其量只是
一份暗示,一种鼓励,启发,
还有真诚的关爱。
这些态度,可能因而丰富了他人的生活,
但这没有可能发展为——代办他人的生命。
我们当不起完全为另一个生命而活——
即使他人给予这份权利。
坚持自己该做的事情,是一种勇气。
绝对不做那些良知不允许的事,
是另一种勇气。
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如果自己的理由出于正当。
当一个人开口提出要求的时候,他的心里根本预备好了两种答案。
所以,给他任何一个其中的答案,
都是意料之中的。
原谅他人的错误,不一定全是美德。
漠视自己的错误,
倒是一种最不负责的释放。
过分为自己是为自私自利。
完全舍我,也是虐待了一个生灵——自己。
自怜,自恋
自苦,自负,自轻,
自弃,自伤,自恨,自利,
自私,自顾,自反,自欺加自杀,都是因为自己。
自用,自在,
自行,自助,自足,
自信,自律,自爱,自得,
自觉,自新,自卫,自由和自然,
也都仍是出于自己。
自己是什么?自己是谁?
自己是自己的吗?
这是一首我喜欢了多年的小诗。
高中时期狠狠地爱上了三毛,经常大晚上在学校宿舍里边,躲在被窝里偷偷看MP4里已下载好的三毛的书籍,感受着三毛生命里的欢乐与刺痛。
当我被这个世界乱花渐欲迷人眼,不知道该如何做自己的时候,内心深处的自己总是莫名地会去找出这篇小短诗,用来自察,让自己回归一条正确的做自己的道路。
1.
这首小短诗告诉了我们一个理念,我们与他人之间,应该是有界限的。这个他人,不仅包括家人,还有朋友,还有其他跟自己可能不是那么密切相关的人。
家人和朋友之间如果没有处理好这个界限,特别容易出现相爱却互相伤害的局面。父母的过度关爱,朋友的过度关心,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而那些跟你并不亲近的人,对你生活的指指点点则更是对这个界限的一种侵犯。
那么这个过度的界限在哪?就是他人企图帮你做决定。但是也存在着这样的情况,就是一个人自己人格不够独立,过度依赖他人,想让他人帮你提供一个一劳永逸的方法。
这样的做法其实是在将原本属于自己的责任转嫁到了他人身上,当未来结果不如人意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去责怪他人,而自己就可以免受这份责任的困扰。而且做出一个随大流的决定往往能够给予我们更多的安全感。
这样的自私其实非常普遍,但是通常只是自己意识不到而已,我们通常知道怎样做是对自己比较好的,但是却拿不出实际行动,通常就是在担忧那个结果。
怕自己即使行动了也无法达到自己预期的结果,发现自己会被行动过程中的困难打败,发现自己的无能是痛苦的,而承认这份自己身上无能的存在则更是一种勇气。
这是一道坎,当你跨过去了,你就能收获成长。推己及人,以上的这些,不仅适用于他人对待我们的方式,也适用于我们对待他人的方式。
2.
自己身上所有的情绪的产生都可以在自己身上找到原因所在。我们常说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就是因为我们的情绪是可以由我们自己去掌控的。
想法和情绪,两者为因果关系,想法是因,情绪是果,如果想要改变这个果,就先改变自己的因,就是自己的想法。一个人想法往往能塑造一个人。
我们个人的力量通常都很渺小,平凡的我们常常陷入一种人微言轻的境地,说出的话往往没什么人真的听进去。这样的状况总是让我们产生深深的挫败感,继而怀疑自己想法的正确性,一个不小心就陷在悲观情绪里边不可自拔。
那么我们难道就应该放弃改变,让自己始终处于一个不喜欢的状况中呢?言语的力量往往是力量有限的,对于我们自己而言也是一样的,相比言语,我们更相信事实。
所以要想改变他人的想法,我们自己得先行动起来,拿一个好的结果展现在他人面前,比你花光力气,在他人面前说得口干舌燥更有说服力。(但是如果你已经达到了不需要向他人证明什么的状态,而只是单纯做自己想做的,认为是正确的事情,那你就拥有了自由。)
所以,不要让不好的情绪过度消耗你的精力,它们对你当下讨厌的现状起不了一点作用。你应该改变你的想法,将你的注意力投注在做事情上边,好结果才是最有力的回击。
3.
我很喜欢将优秀的书籍,文章或者句子当镜子用,照出自己灵魂深处的无知,脆弱,自私,恐惧。这是一个自扒伤口的行为,但是我们需要有做自己医生的能力,当发现自我生病了,被某些东西迷惑或是自我受到某些威胁感到恐惧时,就要有给自己动手术的能力。
自察,自省,自我修正,这个过程必然是痛苦的,但是当痛苦结成果实,回过头的时候会发现,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知世故而不世故是最高级别的善良。不世故坚持做自己才是一条最好的成全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