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珝心惊,回道:“自在府中操持内事。”皇帝抬眉睨他一眼,说道:“你的这位王妃武功高,胆子大,从来不把天家放在眼里,叫个丫头冒名顶替自己,这欺君之罪是逃不脱的。”
袁珝心急,连忙磕头请罪,说道:“父皇明鉴。王妃是担忧儿臣安危才擅自离京,且又为救儿臣身负重伤,差点没了性命,此刻正在覆雨庄养伤。等儿臣接了她回京,亲自带她来向父皇请罪。”说着又是伏地一叩首。
皇帝叹一口气,说道:“朕也不逼你,休妻还是娶妻,你自行决定吧。”
袁珝紧握双拳,心道阿雨为我舍命,我岂能休弃于她?又听皇帝道:“你刚回来,一路劳累,且回府去换了衣裳再来向太后和你母妃请安。”
袁珝抬头叫道:“父皇。”皇帝一摆手,说道:“告退吧。”袁珝无奈,惶惶然走出皇宫。刘伯检迎面走来,见到袁珝,连忙道:“下官闻平诚郡王回京,滢州之事可禀告圣上了?”袁珝道:“一应人犯已经交给刑部,供词罪状等也已上陈陛下圣阅。”刘伯检点了点头,又施一礼,说道:“下官还未恭贺王爷大喜。”袁珝料是迎娶许女之事,苦笑道:“刘大人消息倒是灵通。”
刘伯检说道:“并非下官消息灵通。王爷未回京时,陛下就已经议起您的婚事。下官想,过不了几天,魏大人就会到府上宣旨。”
袁珝苦笑,心道父皇这当真不知是赏还是罚,自向刘伯检告辞,出宫回府。袁珝去后不多久,皇帝正翻看滢州账册,内侍进来报说刘伯检求见。
皇帝笑道:“他倒来得快。”即命入见。刘伯检进来见礼,皇帝命平身,双目仍不离御案。刘伯检知案上乃是袁珝所呈,不敢打扰,垂手侍立。
皇帝看了片刻忽然停下,示意王坛将脚边炉罩打开。王坛忱度皇帝觉得室内不够暖和,要加炭。谁知罩子一开,皇帝即将那账册丢入火中,纸张遇火就着,呼啦啦烧了起来。
那可是滢州罪证,刘伯检始料未及,失惊叫道:“陛下。”皇帝眯着眼看那火苗时起时落,阴沉着脸不发一语。刘伯检一时不敢上前阻拦。等到那火烧得差不多了。皇帝方慢慢走回御坐,说道:“这账册是指证丞相府的重要证据,朕将它烧了,刘卿心中可觉得可惜?”
刘伯检垂首道:“陛下定有圣裁,微臣恭听圣训。”
皇帝道:“朕没有什么圣训,刘卿心中定认为是朕有意包庇李氏。”刘伯检连忙道:“微臣不敢。陛下着眼天下,所虑所想自非一般。”
皇帝微微一顿,说道:“刘卿还算明白。朕也感欣慰了。其实朕又何尝不知李氏贪赃枉法欺上瞒下多年,只是朝堂上盘根错节。清户令已经让很多人惶惶不可终日,敲山震虎,当有所收敛。”
刘伯检心有不甘,说道:“只是滢州之事,影响重大,不依法处置,恐难服众。”皇帝点头道:“这你放心,吉县死伤百姓,朕会下旨抚恤。所移之民不必迁出,原有之田依然归其耕种。苏文煜开荒前承诺免税三年,朕免其六年。”
刘伯检俯首道:“陛下圣明。”皇帝淡淡一笑,喝一口茶,放下茶杯,忽然说道:“朕听闻你在家乡兴办学堂,免费供贫寒学子读书?”
刘伯检不期皇帝突然将话题转到自己身上,不由毕恭毕敬回道:“启禀陛下。微臣出身乡野,蒙陛下圣恩栽培,得为朝廷效力。微臣时刻不敢忘恩,又念故乡贫苦,相邻子侄无以为学,其中大有可造之材,不加栽培看其陷于盲流实在可惜。微臣便将空闲祖屋辟为学堂,请了几个素有威望、才学的先生开馆授课。”
皇帝点头道:“办学也不是小事,亏你那点俸禄也够。”
刘伯检道:“微臣出仕为官,衣食住行皆有朝廷供给。两个儿子在家乡看守学堂,亦有几亩薄田过活。京中就我和老妻两个,且日常家粗茶淡饭就足可过活。每月薪俸还有陛下四季所赏,好好经营也够学堂花销。再者微臣蒙陛下厚爱,擢升为户部尚书,老家乡绅闻之,纷纷捐资学堂,入学的学子也比往年多了。”
皇帝频频点头,又听闻他说起发妻,不无感慨道:“朕常闻得那些个出仕为官的,不管是京官还是地方官。任令一到,莫不是都把糟糠妻留在老家,自己一到任地,别的不忙先忙着纳妾。你倒是反其道而行之,带着老妻赴任。”
刘伯检道:“微臣惶恐。想必那些人高堂健在,留下妻子照顾公婆。不似微臣父母早亡,两个孩子都能自理不需要母亲照看,因此老妻才随了我在京中。”
皇帝笑道:“你倒为他们开脱。你以为这些人在老家就无妾氏吗?不过是喜新厌旧罢了。你倒不同,难不成你家中那位有母夜叉之威不许你纳妾,或者美貌过人,旁人入不了你的眼?”
瞧皇帝展颜,刘伯检亦笑道:“陛下见笑了。陛下可知民间纳个妾,花费竟要百两银子。平民百姓五口之家,一年所用花费不过二十两。纳妾之银足够养活其五年了。”
皇帝闻言龙颜大悦,连连手指他哈哈笑道:“刘卿不愧为户部尚书,如此会算计。”言及刘伯检之廉,不免又想起李明达之贪,两下里一对比,颇为感慨,不由收敛笑容,喟然叹道:“若是天底下多些像刘卿这样的臣子,朕又何愁江山不稳哪!”又命人看赏。刘伯检忙不迭谢恩。
只见两个内侍抬着一块匾额走进殿来,大红色罩布掀去,上头四个鎏金大字:国之栋梁。皇帝道:“此乃朕亲笔所题,悬于书院,以示学子要时刻以刘卿为榜样,努力读书,有早一日能如刘卿一般成为国之栋梁。”
刘伯检简直受宠若惊,老泪纵横,连忙下拜稽首,说道:“微臣惶恐,微臣愿为陛下肝脑涂地。”皇帝满脸欣慰,含笑点头。刘伯检领着匾额,喜滋滋打道回府。
袁珝至家不过两、三日,果然如刘伯检所言,赐婚的圣旨就来了。婚期定在四月十六,黄道吉日。连同袁珝进加封礼,敕封恒亲王。二礼同时举行,可谓双喜临门。
虽泰王薨逝不足一年,一切从简,但王府排场依旧比首次要大上许多,人头攒动济济一堂,连那些平日没来往,或没资格入席的也皆送了礼来,礼品好几日前就摆在库房堆积如山来不及整理。皇帝也携贞嫔驾临王府,虽不过稍坐已是圣宠之极。席中人皆道袁珝被立为太子指日可待,话就说得格外吉祥,酒就敬得格外殷勤了。
袁珝一一受之、皆满杯饮尽。好友曾弘文等看他喝得已显醉态,急忙帮他挡驾道:“你们要献殷情来日方长,灌醉了新郎官他待会儿还怎么洞房?”又招郭行近前来将袁珝搀扶住,嘴里埋怨道,“去年娶亲时,怎么劝你都不肯多喝。今儿个怎么就这么痛快,想来那些人是你好友,我们却都不是,因此总是搪塞我们,不肯喝我们的酒。”
许令冲道:“你少聒噪了,快让阿珝入内喝了醒酒汤来。”
下人连忙将袁珝扶住,正要入内,忽听堂中有人道:“我来迟了,还未恭喜王爷大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