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力行”,何“成长”?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习,成长,最重要的是要把道理搞清楚,明理,此为“知”。最后就是要把道理落到实处,真正的用起来,这叫“笃行”。

做出来,才能真正的“知行合一”。当你知道的越多,却没有做,这样不只没用,反而对自身有害。因为知道的愈多、愈不做之人,一定会傲慢。

这两天因为工作上的事,我对自已进行了反思。很多事情都没做到位,很多问题依然存在。都是小问题,但就是因为这些小问题而影响到工作的质量,给同事们带来些许的不方便。

这些问题难道自己不知道吗?道理不懂吗?很清楚,但是没有做到,没有做出来,在一定程度上这样其实就等于不明白、不够明理。大家能够看到的都是你能够做到的。

当同事指出自己的问题时,内心反而容易生起傲慢之心,“这些我都知道,不用你罗里吧嗦!”在当下这一刻缺乏虚心的态度。这是我需要反思的地方。

1

有一句话,“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不力行,但学文”,读过很多书,明白很多道理,但就是不去做,一定会“长浮华,成何人”,会越来越傲慢,长浮华之气。

讲得头头是道,做出来却又是另外一回事,这样下去好不好?一个浮华、傲慢之人,是得不到别人的认可与尊重的,也难以获得别人的帮助,因为大家都会自动远离他,更别说是贵人了。

当年的赵国大将赵奢,精通兵法,英勇善战。他有一个儿子赵括,从小熟读兵法,讲起战术来头头是道,十分在行,自以为天下无敌。

这一年,秦国攻打赵国,老将廉颇采取坚守不出保存实力的策略,有效阻止了秦国的进攻,秦军打了三年也未打退赵军。

后来,秦国采用反间计,散布谣言,挑拨赵王与廉颇的关系。赵王中计,于是用只会空谈兵法的赵括替代了廉颇。

赵括这个人,胆子不是一般的大,没有分析敌情就轻易地改变了廉颇当初制定的策略,结果呢,四十万赵军全军覆没,赵括也在乱箭中被射死。

所以说,空谈害死人,讲出来与做出来根本不是一回事。只会讲,从来没有做过,还自以为是,老觉得自己牛逼,这样的人谁敢用?

2

后面一句,“但力行,不学文,任已见,昧理真”。

“但力行,不学文”,只是去做,但都没有去学习、去明理,那就会“任已见,昧理真”,只根据自己的想法、看法去做,结果做下来事情也没做好,自己还很多抱怨。

很多人做事也很认真,也很努力,但他人与人的关系始终没有处好,这个就是因为没有学习。很多事情立即行动不一定是好事,到后面才发现这样的努力其实是错的。

不仅浪费了时间、精力,还错过了做成此事的绝佳机会。这就是不学习的后果,“大多数人死于无知”这句话也很有道理。

因此做任何事情,按照自己的偏见来做是不对的,我们必须遵从规律、在明理的基础上去做事。你花80%的时间去弄懂它,再花20%的时间去做,效果绝对比你一味盲目去做要好得多!

三国时期的吴国大将吕蒙,非常勇猛,深受孙权重用,但吕蒙没念过什么书,被看作一介武夫,人称“吴下阿蒙”。

后来孙权说:“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应该多看点书,了解以往的历史作为借鉴,这样会大有好处的。”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孙权说:“不要总说忙,有我忙吗?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很有好处。”

之后,吕蒙开始刻苦学习。当鲁肃南下,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时,鲁肃十分吃惊吕蒙现在的才干谋略,远非当初的“吴下阿蒙”了!

真的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3

所以,我们透过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把道理搞清楚,然后一定要去落实笃行。

落实在哪呢?落实在这三个方面:

第一、立身,修身方面,这是自己修养的提升。

第二、处事,落实在处理事情当中。

第三、接物,与人相处当中。

我们将所学习到的真正落实在生活、在工作、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真正去做到,甚至于在自己的存心、自己的起心动念中去观察自己、去要求自己。

这样才能真正的“笃行之”,真正的“知行合一”!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态度问题。相信很多人可能刚听完一节演讲、刚看完一本名人自传,激情四射,下决心未来几个月要如何如何行动,如何如何改变,获得人生华丽转变。

然而,一次偶尔的松懈,就将你打回了原形,接下来,你还是原来的样子,按照原来的习惯做事。几个月过去,你发现,你还是你。

所以,“力行”还需要态度。一下定决心,就要很有恒心的坚持到底,“君子立常志,小人常立志”。如果这种志常常不见,到最后你对自己都不会再有信心。

4

还有一点,“知耻近乎勇,力行近乎仁”。

勇于改过,善莫大焉,而且当我们真正将学到的东西去运用,去落实行动,就容易发觉到别人的需要在哪里。

你的那颗仁慈之心就会提起来,就会看到自己的责任在哪里,就能够处处替人着想、处处帮助别人的需要。所以,“力行近乎仁”。

学文、知耻、力行,很多人被卡在“知耻”这一道难关上。

为什么“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大多数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在哪里,或者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更别说“力行”了。

现在流行一个词,叫做“认知”。都说要提升自己的认知,认知从哪里来?从学习中来。

但如果只知道了一个概念,没有具体的实践,没有对此反思自己身上的问题,没有知耻而后勇,那么,它依然还只是一个冷冰冰的知识点、被放在那里而已。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愿我们能够知耻而后勇,诸事力行,千万不要只停留在“懂”、“说”这个层面上。

成长的道路还很漫长,而人之一生又太短,所以更应该珍惜每一次学习成长的机会,用行动去落实,将它内化于我们的血与肉,不负东流逝水、叶落纷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