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太阳伞在哪里?”
“不知道。”
“昨晚是你帮我拿的,你放在哪里了。”
“是我拿的吗?不记得了,艾,不要管了,继续走吧。”
她什么也没有说,转身就往家里走。也没跟同行的他解释,就这样离去。不管对方是怎么心情,反正自己是很焦躁的。彼此都没有想去照料对方的心情。
一左一右的各走各的路。都会回头观望对方向自己走来,时间点却是错开的。他认为她会立刻转身走向她。她以为走到门口时,他会向自己走来。哦,这一切都是微妙的错过。
这般的错过,却不影响俩人的生活。
都是一群不稳重、自我的人。这样的人在一起生活,不计较太多心灵上的沟通就好了。生活嘛,说的唯美一点叫包容,现实一点叫凑合。习惯之后,就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她找不到物品,一般都是十分焦躁的,必须立刻去证实,不然心情是暴躁的,会一直想着这件事,影响一天的情绪。而他则是反面,随意自然的性格,不是他在乎的,就没有什么困扰的。但遇到自己在乎的物品,是比她还要焦躁的。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对于她的行为一般都处于批判。
她看的明明白白,却改变不了他,就不再纠结了。那就这样相处着吧。
她回到家,看到太阳伞在书桌下,被椅子挡着时,心里瞬时舒坦了许多。计划好的事情,是没有心情再按部就班的完成了。
坐在沙发上沉思,反问自己为何控制不了情绪,一件小东西不见了,也是如此般焦虑狂躁。这是她的习惯。她是想改的,很多性格因素都是想改掉的,不奈却未曾找到根源。
她记起与父母生活的日子,每当自己遗失了物品,父母总是要责怪她。严重时又骂又打。次数多了,每当遗失物品时,心里开始变得焦躁,开始幻想父母知道后的情景,声音、面貌。想一想都令自己痛苦万分与烦躁。若是偶尔一次父母不在意这些,并不责怪时。她会松一口气,但会更焦虑:为什么要提前感到焦躁与痛苦,结果偶尔也会有美好的时候。
这段回忆已深埋于心里,被自己的焦虑所掩盖。记不起自己为何变成这般,一旦想起,改掉这样的习性,是不是会简单许多?
钥匙转动锁的声音,门开了,他回来了。
她随着他出门,继续去做计划好的事情。
她看着地面,自己也是不懂他的习性的。谁知道他又经历过什么呢?
外面的阳光很刺眼,她的视线一下模糊起来。他为她撑开了伞。
明与暗的界限也模糊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