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为什么自己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得不好?”
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懂得道理”和“过得不好”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要想拥有美好的人生,就要努力奋斗,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到底能不能做到,又能做到什么程度,这才是关键。
这与你能看懂菜谱,但并不一定就能成为一位好厨师的道理是一样的。
第二个原因是,很多道理其实是没有道理的,或者说,有些道理并不适用于所有人。
有人说:“出名要趁早。”这句话当然是有道理的,但前提是你要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例如,你是否具备成名所需要的实力,有没有做好成名的准备,等等。
如果都没有,那么你就没有必要挤上这辆车,你应该做的是踏踏实实地成长,毕竟有“大器晚成”这么一说。
实际上,世界上绝大多数的道理,都要用辩证的思维来看待,这就要求我们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而这其实就体现了一个人的认知水平。
从表面上看,是行动力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行动力其实是由人的认知水平决定的。
有些人之所以执行力强,是因为他们能看到自己与别人之间的差距,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正因为有这样的自我认知,所以他们才会产生强大的内在驱动力。
认知水平不同,所做出的决定就不同,自然也就有不一样的人生。
可以这么说,认知水平低,是一个人最致命的短板。
1.认知水平越低,越自以为是
《庄子·秋水》里有这么一句话:“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与井底之蛙聊海,不要与夏天的虫子聊冰,因为它们不曾见过海和冰,也没有经历过、体验过,所以即使你讲的都是实话,它们也不会相信。
这种固执,就是由认知局限造成的。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和体会:与一些人聊天,即使你拿出了有力的证据,即使你说得再中肯,但他就是不相信你说的,坚持他自己的观点,特别固执。
我在公众号后台和文章的留言区经常见到这样一种人:你说一个人活着要努力奋斗,要提升自己,他却和你讲出身的重要性,讲努力没有用。
有时候,我感到很奇怪,出身不好,家境不好,也没有背景和资源,难道不更应该努力奋斗吗?
认知水平越低的人,往往会表现得越固执,越抗拒接受和学习,越自以为是,总是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
一个人越是如此,对世界的认知就会越局限,越不容易成长和进步。这样恶性循环下去,人生就可能会陷入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