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纵容造就平庸
在生活中有心得的时候喜欢开始一篇新的文稿,可是往往在写的过程中出现思维断层、表达晦涩、词不达意甚至有词穷之感,这个时候,往往会想着先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来缓解一下自己,可是却往往让这篇文稿存入私密文章之后,便没有了以后。拖延心理和放任自己就成了家常便饭。
现在看看,自己的私密文章差不多快和已投稿的文章数量一样多了。这说明了什么?我竟然让我的这么多的想法停留在想法的过程中,而且任由自己就这么放着。每次打开这些被保存的文档,心中都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但也只是打开看看,想想,然后再一次关闭,让它们继续留在私密空间之中,不能见太阳。
2 逼迫,造就更积极的自己
其实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往往发现,自己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优秀,也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不堪。比如,有时候遇到一项需要做的工作,拖拖拉拉的原由一个是自己没有时间,另外一个主要的原由是说自己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所以没有完成。我们总是会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让自己心安理得地将那些事情继续拖下去,拖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发现自己其实已经无路可退了,或许明天就需要交稿了,或许明天领导就要看这个企划案了,或许明天就轮到自己汇报了,这个时候开始着急,然后我们会发现我们的潜力就在这个时候充分地调动和激发开来,利用自己仅有的几天或几个小时的时间,将自己需要做的紧急而有重要的事情完成。所以有人说:不逼一把,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在最后的关头让自己行动起来固然是好,可是往往会发现自己需要通宵达旦,彻夜难眠,造成身体上的超负荷运转,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没有办法让自己将这项工作做的更好,往往会看到连夜赶工出来的产品总是有很多低级的错误,比如错别字,比如排版错误,比如思路不够清晰等等,好处在于我们会有一个特别强大的理由:因为我没有时间,所以没有来得及检查或者修改。换句话说,我们的潜台词是如果给我足够的时间,我会做的更好,我没有做好,与我的能力无关,主要是时间不够。但其实呢?从布置工作到完成工作的这段时间,都哪儿去了呢?
我的这些私密文章,就像是我没有卖出去的产品的库存一样,虽然让我觉得自己拥有很多的即将成形的产品,自己是富有的文婆,但是也让我时时感到不舒服,因为自己的纵容,自己的产品压根就没有做完。试想,一个工人任由自己的产品没有做完就下班,下次来又开始新的产品又没有完成,他还能够在自己的单位长期的待下去吗?所以我开始制定自己的清除工作:要求自己每天最少修改一篇未成形的文章,一定要做到完工的地步,先不去管是不是合格的产品,还是很有可能是残次品,先完工,再打磨。不完工,永远都不知道自己会走到哪一步。从2018年11月28日开始,一天一篇文稿,既完成自己日更的愿望和计划,同时也让自己一点一点地摆脱拖延和纵容自己的毛病,造就写文中更积极更坚定的自己。
2018年11月30日,写作36篇文稿,字数10万字,纪念一下!
3 新的习惯造就新的自我
有一段经典名言:
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很多人认为性格决定命运,其实并不知道,是自己的思想方式决定了我们的性格,进而影响了我们的命运。而思想的改变在很多人看来是虚无的,比如我知道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可是我本来就懒,怎么办?我知道做事情要坚持下去,可是问题是我就是个没有自制力的人,该怎么改?我知道应该少刷手机,可是意识到的时候自己已经刷了两个小时了,可怎么好?......其实很多人没有看到行为的力量,行为是看得见的外在表达,要比思想更有实体性的特点,关键是,思想观念改变较难,而具体行为改变比较容易。比如每天走路一万步,每天打卡签到,每天写五十个字......这些具体的行为过程,就是改变自我思想和性格的过程。所以不要忽视了行为的力量。
我愿意为了自己开启新的行为塑造方式,21天习惯养成法也好,自己让自己开始日更也好,或者是在APP上打卡也好,无论是哪一种,督促自己的行动的目的,是为了养成习惯。而习惯将会让我们的行为成为一种惯性,比如或许某一天,自己不写些什么就觉得手痒,或者心里难受,那么这样的习惯就会成就勤奋的自己。很多人都说,无论做什么,手不能生,脑不能停止思考。有多少大咖都说:写作积累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开始写,坚持写,才能让自己的思想一直处于流动之中,流动的久了,写的久了,自己就会获得写作的乐趣,更重要的是获得写作的成果。或许是读者的点赞,或者是自己的爆文,或者是自己的著作,或者是成就自己的梦想,也或者,只是让自己能不断成长,无论是哪一种,都是我们最难得的收获不是吗?
在清除私密文章的过程中,我的最大体会就是:如果不能长时间比如一个小时或两个小时坐下来思考和写作,那么这种清理的工作就无法做下去,因为“这是之前的文稿”的想法经常会出现,也就是说,因为之前没有写成而出现的挫败感的阴影会一直在头脑中闪现,使得写作中出现更多的困难,比开启一篇新的习作更难。可是如果把这篇文档看成是新习作的前期构思,文稿的形成过程就会明显顺畅很多。在写作时的愉悦体验要多一些。
很多人都说,塑造自我的过程,改变自我的过程,都是一个长期的痛苦的过程,但是破茧成蝶的寓意其实大家都知道,只有在破茧时经历了挣扎和努力,蝴蝶才能拥有自己的力量,才能在破茧之后自由飞舞,如果没有挣扎和努力,或者被别人帮忙破茧,它没有足够的蜕变过程,那么即使破茧而出,也会很快消亡。所以,如果,你也想逼自己优秀,就开始将你手头的这些没有完成的作品,一件一件地做成成品的模样,然后再耐心打磨你的成品。优秀,就在这里,与你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