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密闭的小屋子,隔音效果很好,被关在里面求救,就算喊破喉咙也召唤不来一个人,声音都传不出去。
声音传不出来,声音的介质之一——空气,也传不出来,于是小屋内的空气静若一潭死水。
虽然小屋冬暖夏凉,但暖的时候,就像是盖一大块劣质毛绒毯在身上,围出一身闷热,还常常伴随毛燥的静电;凉的时候,就像是在冰箱里拿东西,却一不小心栽进冰箱的冷藏室。
小屋里的声音传不出来,于是在小屋内疯狂激荡。喧嚣重重的巨大响声,穿过胸膛,直击心脏。在四壁回荡的音浪,会肆意攻击每一处肌肤,令其不时震颤。
小屋里还有炫目晃眼的光,闪得人头晕眼花,只得瘫坐在沙发上。五彩的光束来回换动,妄图催眠里面的人,让他们相信在这里是一种享受。
怎么不是享受呢?当然是享受。
在小屋内,人们可以最大限度而又不失体面地共享空气,从一个人的肺腑发出,在可预期的几分钟后灌入另一个人的肺腑。
人们还可以享受私密的一对一交流,在重重的音浪中,不必担心坐在稍远处的其他人能偷听到对话。
人们还可以肆意宣发压抑已久的声音。不管是因为这小屋环境,还是因为会主动进入小屋的那些原因,人们都可以在这里尽情咆哮与嘶吼,在这里是被允许的,也是不失体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