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知识的源头,才能提升认知效率。知识的源头是站在人类认知边缘,研究、思考和验证的人。他们的一些新鲜的思考,在脑子里、笔记本上,还未进行详细加工,但是新鲜热辣。一手研究论文,行业的学术期刊,行业最新数据报告;行业大牛的最新沟通和思考,通过谈话获得。二手知识含金量很高,忠实转述,但是有清晰的论据和出处。名校的教科书、mooc里推荐的一手材料,维基百科;中立第三方的行业调查报告。讲述底层逻辑、思考质量较高的书和文章。各行业领军人物、行业大牛推荐的书单、豆列,以及在自己公众号发的文章。
认知心理学认为,成人学习有三个前提要求:有目标导向、有即时反馈、最近发展区。能解决当下的问题、学了有地方用的、难度适中的知识最有效。根据认知的目的不同,设定不同的目标,分配不同的资源:认知性、知识性、娱乐性阅读。
知识量和知识点之间的架构非常重要。4种常见的知识结构:关联、树状、序列、数据。关联结构体现事物的相互关系,四分法(swot、重要紧急);树状结构体现事物层级包含关系(smart法则);序列关系体现先后因果关系(工作流程图);数据结构体现数量差异关系(柱状图、饼状图等)
联机学习,学习,思考整合,分享,联机外界,再重复。“调用”和“整合”他人的大拿,显然更加重要。当问题需要跨界的知识去解决时,梳理出一个问题树:我们面临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如何知道自己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会遇到哪些挑战和障碍,我们有什么可能的解决方案。
知识IPO:输入问题(input a question),以持续解决问题为目标;解决问题(problem solving),以整合多学科知识为手段;输出产品(output),通过咨询研发、授课整合和写作,让思想产品化。
找到信息源头,梳理形成知识晶体,联机思考形成或更新知识晶体,以问题导向放置知识晶体,从而解决问题。
大部分人对于自己每天获取知识的源头并没有书上的“分级”逻辑,所以会导致认知偏差。在这个信息爆发的时代,在做源头筛选的时候可以参考上面的逻辑。而获取了知识后的梳理,就需要用到一些逻辑,否则容易遗忘的同时,单点解决方案并不奏效。以产品的方式进行知识的输出,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对零碎知识的梳理,又是文中提到的联机学习,只是作者还没更深入的提到联机学习的方式,分享之后如何再迭代出新的知识晶体呢?
联机学习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学习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大家借鉴、模仿、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