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本书 ·——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父母的育儿方式变成了处处保护和控制,不给孩子犯错的机会,殊不知这也剥夺了他们探索和学习的机会。
在《失败的馈赠》这本书里,作者用各种心理实验的例子,提出了强有力的理由,劝告家长们不要做“控制型”的父母,而是要做“支持型”的父母,放手让孩子们从失败中学习,并给他们适当的鼓励和指导。唯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从而帮助他们提高自信心、增强独立性和责任感。
——· 核心内容 ·——
一、失败是给家长和孩子最棒的礼物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自己小时候每个第一次尝试,比如第一次爬、第一次走、第一次说话、第一次游泳等等,你可能已经记不得了,不过这些经历恐怕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失败。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其实,失败的经历对我们的进步非常重要,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很多家长却开始剥夺孩子们失败的权利。害怕小孩走路摔着了,于是就成天抱在怀里;害怕小家伙自己吃饭吃不饱,结果到了四五岁还不会自己端着碗吃饭等等。
结果呢,不让孩子体验失败,却带来了超乎想像的不良影响。为什么这么说?家长们不让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害怕孩子们经历失败,他们也就学不到那些会让他们终身受用的生活技能。
《失败的馈赠》会让大家看到,控制过度的育儿方式是如何跟我们的期望背道而驰的。
听完这本书,你至少会明白下面几个问题:哈洛的猴子实验为什么能让我们了解孩子是怎样失去动力的?为什么夸孩子“你真棒”并不一定有好处?为什么做家务有助于孩子成长?
二、我们的育儿理念随着时代而改变
在十七世纪的美国新英格兰,那时候的人心里,工作甚至比孩子的教育还重要。由于当时卫生条件恶劣,人也很穷,不少小孩都会夭折,而幸存下来的孩子只要够大了,就必须开始帮忙做家务或者干农活。
那个时候,哲学家约翰·洛克所倡导的教育理念也是应该放手去让孩子们犯错,并且自己承担后果。否则只会让孩子意志薄弱,这样他们在失败的时候就不会再继续尝试了。
在接下来的几百年里,孩子们的生活还是很艰苦。
后来,随着工作环境和家庭结构的改变,家长们有了更多的精力可以关注孩子。同时,20世纪早期,让童工进行危险工作的做法也促使人们制定相关法律,禁止不够年龄的儿童参加工作。
从那时候开始,家里孩子就从“有用”的劳动力变成了“没用”的无业游民。再加上离婚率越来越高,人们生孩子越来越晚,生得也越来越少,教育孩子的重点就变成了把他们培养成才。
同时,育儿类的心理学书籍也开始流行起来,比如纳撒尼尔·布兰登在1969年出版的畅销书《自尊心理学》。布兰登认为,自尊是儿童行为中最核心的部分。心理学家吉恩·特温吉则认为,这场自尊运动虽然增强了自尊在美国社会的影响力,但同时也让美国人变成了自恋狂。
三、孩子的热情应当来自内在动力而不是外部奖励
要培养孩子的积极性,就必须让他们自己去摸爬滚打,来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可是我们怎么才能让他们提起对学习的兴趣呢?很简单,后退一步。
孩子们应该自己决定何时、何地、如何去完成一项任务,而不是为了钱或礼物。不过,这并不是说父母就不能干预孩子的学业,有时候,该定的规矩还得定,比如说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如果孩子做不到,那到时候考试不及格就是他们自己的事儿了。只有用这种方法,才能锻炼他们应对压力的能力。
四、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引导孩子自主做决定
对孩子的教育来说,有家长的参与至关重要,但是话又说回来,参与和控制可是两码事儿。所以说,我们要做“支持型”而不是“控制型”的家长,也就是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意见和指导,而不是掌控他们的全部。
大家不要觉得“支持型”教育就是对孩子放任不管,恰恰相反,家长要给孩子设定限制,这样孩子才能有机会衡量自己的标准跟你的标准相不相符。另外,有证据表明,孩子宁愿在没达到父母要求的时候,自己承担责任,也不愿意时时刻刻都活在爸妈的眼皮底下。
家长要想从“控制型”变成“支持型”可没那么容易,要花一定的时间和努力,不过,最终的目标就是要支持而不是指挥孩子。
如果让孩子独立面对问题,他就会明白必须要有点耐心,才能找出解决办法。但要记住,并不是所有的教育方式都是界线分明的,“控制型”的父母因为用了奖励,很多时候看上去会像是在支持孩子。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仅要接受孩子的失败,同样也要学着接受自己做父母时的失败。只要能让孩子知道,不论他们是否成功,你都一样爱他们,这你就走对路了。
五、用正确的方式赞美孩子
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夸孩子呢?首先而且是最重要的一点,你应该夸奖孩子的行为,而不是孩子本身。
当你夸别人的为人,就建立了一种固定化的思维,他们就会觉得某项技能会跟自己一辈子。相反,夸奖别人的行为,建立的是一种发展的思维,也就是说只要通过实践和练习,每个人都能学会不同领域的技能。
另外,我们在夸孩子的时候,应该把重点放在“努力”两个字上。心理学家卡罗尔·德维克研究了不同的夸奖方式对学生行为的影响,他把学生分成“聪明”和“勤奋”两个组,结果发现,面对更难的任务,“聪明”组的学生都不太可能坚持完成,比“勤奋”组的学生更容易选择放弃。
再举一个例子,日本的教育方式跟西式典型教育相反。在日本,学校不会按能力把学生分组,而是认为所有孩子在任何领域都有可能达到高水平。另外,学校也没有只对天才儿童开放的学习科目。
所以说,与其在孩子取得好成绩后夸他,我们不如试着去肯定孩子们为了准备考试而付出的努力。孩子们越是相信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和坚持培养起来,就会越不怕失败。
六、做家务能让孩子体会到目标感
你小时候有没有因为洗碗拖地之类的事儿跟家里人顶过嘴呢?其实,家务活儿最容易让家长和孩子之间产生矛盾,不过做家务也是第一个培养孩子能力和责任感的机会。
做家务的孩子会更懂得责任和目标,这对建立独立自主的人生至关重要。要说这目标感有多重要,那我们就来看看有关自杀的研究,在有自杀倾向的人当中,没目标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也就是觉得人生没意思。
为了让孩子体会目标感,我们应该鼓励他们承担一些家务活儿。
那我们应该怎么给孩子们分配家务呢?首先要考虑他们的年龄。其实年纪很小的小朋友就可以分担家务了,随着他们慢慢长大,我们可以把更复杂的家务活儿交给他们,并且减少指导和监督。
别忘了,分配家务并不是为了让家里一尘不染,而是为了建立家庭关系而共同努力。
七、孩子之间的自由交流有助于他们成长
人类的社交生活其实从婴儿时期就开始了,小宝宝们会模仿大人的表情。随着我们不断长大,还会不断学习如何跟别人互动交流。
尽管家长在孩子学习交流的过程中非常重要,但孩子和同龄人之间的交流更能帮助他们的成长。
让孩子们一起玩耍不仅有利于他们学业成功,还能通过同伴的反应培养他们的同感。同感,指一个人可以设身处地体验感受另一个人的内心活动,与之产生思想与情感上共鸣的能力。如果孩子们互相推搡的时候父母进来掺和一把,他们就不能感受到对方的情绪,更谈不上考虑这样做的后果。
自由交流还可以帮助孩子跟那些兴趣爱好、社会背景不同的人交朋友。这样他们在长大之后,就更容易跟陌生人交流。就拿做销售来说,如果小时候就接触过各种各样的同龄人,以后就会更好地跟陌生人沟通,卖东西自然也就卖得好啦。
八、成绩不是全部,孩子自己定下的目标更有意义
当孩子的成绩开始下滑的时候,恐怕再淡定的父母也会开始坐不住了,会开始想去控制孩子,让他们回到正轨上来。其实,这个时候对孩子们来说反而是最好的机会,能让他们自己决定什么更重要。
当孩子的成绩开始下滑的时候,恐怕再淡定的父母也会开始坐不住了,会开始想去控制孩子,让他们回到正轨上来。其实,这个时候对孩子们来说反而是最好的机会,能让他们自己决定什么更重要。
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不受成绩影响,保持学习的动力呢?
首先,我们可以帮孩子们设定学习目标。
其次,选择是自主的另一个重要部分。一旦孩子到了能自己选择课程的年龄,就应该让他们自己做主,这会让他们觉得学习是自己的事儿。如果一直是你在为孩子做决定,他们就觉得不关自己什么事儿了,反正所有事情都有人提前给他们安排好了。
另外,如果家长过分保护孩子,不给他们机会去尝试和犯错,那就相当于在说:“你没能力,失败是坏事儿。”
孩子只有经过反复的尝试,才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还能让他们的自信心大大增强呢!好了,今天这本《失败的馈赠》就跟大家讲到这儿,希望能对你和孩子的共同成长有所帮助,下次再见!
讲述:放公子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