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写点东西,说些什么,却发现自己连汉语是什么都不太清楚,有些可笑。无奈并悲哀,好在还不算太晚,从此开始。可能无法像学者深究,但是也希望有个大体了解。此文初略说了几个关于汉语的现象。后续会陆续分享关于语言,字,词,句的理解。
一、普通话
说到汉语,会有不少人联系到普通话。其实【普通话】的寿命很短,新中国为了便于各方言区沟通,在1956年推行语言统一的工作,【普通话】一词才流传开来。幸亏有了普通话,大家现在至多口音各异,还是能够交流的。事实上,在历朝历代,为了便于全国人民交流,就有统一语言的传统。夏朝开始,就以洛阳话为标准设立【雅言】也随着第一个王朝统一而开始推广。后续开始一直到元朝的【天下通语】。明清时期又称之为【官话】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中原战乱,帝都南迁,南京话也大量融入了官话里面,后续移民回北京时,在明朝时期甚至成为了北京话的基础。而后到清朝,又融入了满语,综合发展。1909年,清朝设立“国语编审委员会”。在民国时期【国语】一词在后续流传开来。一直到1956年,才逐步推广现在常用到的【普通话】。可以说,普通话的发展史背后是中国时代变更的缩影。
二、方言
汉语在《辞海》的定义是指中国话,汉藏语系中的一个语言。包括北方话、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粤语、闽语等七种主要方言。即使千百年来,人们不断试图统一语言,方言还是很好的保留下来。这七种发言还只是大类,各地因为交流语言不断演变。北方中原地区,由于交流频繁,发音相对统一。江浙一带,吴语软侬,也差异不大。也有客家人流落他乡,独立语言。还有地方出现【十里不同音】的情况,作为一个建瓯人,每当别人问我:“你说会不会闽南语?”的时候,我就想给他一个白眼,并告诉它,我隔壁乡的话都听不太懂。不过山高皇帝远,福建广东的发音向来特别,雍正甚至设立正音馆所,试图纠正两地的发音,书生不会官话不让参加科举。然而如今福建人时常fafafa的笑着。可窥成效。但在这些区域,人们交流无碍,语言有着自己的发展轨迹。也记录着不少故事。各地亦有不同的习语说法,令人津津乐道。
三、标准化
在没有推行《普通话》的时候,各地也流传着各式的话语,语言不像是数学各式,界限分明。有些话多种语言里都有,不信,你想想【妈妈】这个词,是不是很多地方,甚至全球都习惯这么说呢?你很容易理解沙发是舶来品sofa。为什么1会读作yi,又读作yao呢?在起源,发展,演变的路上,有太多故事,寄托在发音和字词之中。而标准化,又不得不将这些语言湮灭在历史之中,不为人知。这像是一场悲壮的行军,方言用自己的性命换取未来时代的发展。有太多太多的方言正在消失。不仅是国外,国内很多发音也逐渐遗失。可能未来我们能理解2333,两开花。甚至一直用表情包交流可以发一小时的微信。这也是很神奇的故事,但会有人听不太懂爷爷奶奶,太爷爷,太奶奶的话,也是事实。
四、敬畏
普通话是历朝历代政府推广的结晶,有着丰富的时代背景。而方言更多的像是述说家乡的变迁。语言发展变迁,不可避免的会掩埋历史。但也会有新的故事出现。随着时代,亦步亦趋。我不想过分的强调方言的重要性,也不鼓励普通话一统江河。唯愿我们再面对方言,现代话语的时候,能够平和的看待他们,不要计较所谓的【标准】、【不标准】。【土】、【时尚】。也不把【情怀】、【遗憾】挂在嘴边。用他们好好交流,表达。发挥语言最大的功效,既是对汉语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