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充斥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困扰。
常常有人会问我:“孩子看电视每天限制在多长时间以内是比较合适的?”我的回答永远都是:“不看电视最合适”。听的人觉得难以接受,反问我:“不看电视?那怎么做的到?大人也要看呀!”
所以,你看,看电视其实谁的需要?如果父母不看电视,孩子会迷恋电视吗?如果大人不是一天到晚捧着手机,孩子能迷恋上手机屏幕吗?对于那些因为看电视而与孩子斗智斗勇的家长的求助,我开出的总是相同的药方,那就是:先保证只要孩子醒着大人就不看电视,大人管好自己,孩子就会学会自我管理。
诚然,看电视能让我们得到较多的休息(事实上,这种现在片刻的轻松是非常短视的,将来一定需要付出多的多的时间来纠正孩子的行为问题),大部分孩子都能在电视前专注的看上一两个小时而不会打扰我们,这时父母想上网就上网,想做家务就做家务,确实非常轻松。无怪乎一个妈妈跟我感叹:“我发现不用电视和零食,带孩子实在太难了”。但是,电视带给我们的这种轻松是建立在孩子身心两方面严重受损的基础上,想到这儿你还轻松的起来吗?
自1999年起,美国儿科会建议两岁以下的孩子禁止看电视,两岁以上也要限制他们看电视的时间。2008年,法国已经禁播所有以三岁以下儿童为观众群的电视节目:“看电视会影响三岁以下儿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风险:造成被动心态、减慢语言能力发展、导致过度激动、带来睡眠和专注力方面的问题,还可能出现屏幕依赖症。”
美国和法国之所以明令禁止婴幼儿看电视,主要是因为电视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
从身体上来说,看电视会影响孩子的视力,会导致孩子因运动少而产生各种健康问题。更重要的是,电视还会对孩子的脑部发育产生影响。
人脑的大部分发育包括基本的神经结构,都是在两岁以前通过外界互动发展起来的,神经学家已经明确了三项对脑部发育最有好处的刺激和互动:一是婴儿与父母以及其他人的互动:二是婴儿接触环境(触摸、感受和移动东西):三是婴儿做“解决问题”的活动。
很显然,这三项刺激是任何一个电视节目都无法提供的,孩子枯坐电视前会阻碍孩子脑神经的成长,我们常说:“脑子越用越灵”,孩子正在发育中的大脑需要互动和刺激,需要经常食用,所以,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聪明,请不要让他看电视,如果你想要你的孩子身体更加健康,请不要让他看电视!
从心理上讲,电视会影响他们的专注力,造成孩子的被动心态。
有人看到孩子看电视时特别专心,就会很高兴,觉得这个孩子看电视这么专心,那么将来他做其他事情也会同样专心。事实上,这是对专注力的极大误解。所谓专注力,是指专心而持续的进行活动,同时忽略外在环境对视觉、听觉及触觉等干扰的能力。这种能力记忆力的管理功能息息相关,同样主要由脑额叶的前扣带皮层控制。真正培养孩子专注力的方法是做事,是孩子在运动或劳动中培养起来的。
孩子看电视时确实非常专注,但这种专注是一种被动的专注,她只需要坐在那里,完全不需要任何思考,事实上,他也没办法进行思考。电视屏幕平均每六秒钟转换一次画面,他每次关注的东西都不一样,所以从表面上看孩子坐在那里半个小时一动不动,很专注,但实际上他的专注力已经受损了。等到真正需要专注做一件事的时候,他是没办法专心去做的,所以从小经常看电视的孩子到了大一些就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行为问题。比如:多动、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到那时,那些从小把孩子交给电视来养的父母,又开始想要和电视争夺孩子了,只是影响已经造成,要想改变,不仅很艰辛而且收效甚微。
有些人希望通过电视来达到早教的目的。因此,各种早教光盘、动画应运而生。电视里的内容真的能达到早教的目的吗?确实,孩子能够通过电视认识到什么样的东西是鱼,但这个鱼不是活生生的可以触摸感受的鱼,对孩子而言,电视里的东西仅仅只是一个一闪而过的画面而已,无法触碰抚摸。同时,三岁前的孩子的大脑认知还没有发育成熟。大脑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消化电视上的内容的。希望孩子通过电视节目学会知识,无异于希望通过韩剧学会谈恋爱一样,最终只是镜中花,水中月,而白白浪费了许多时光,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幼小的孩子可以说是一个感觉体,他们依靠自己的感觉来探索这个世界,所以七岁前的孩子最重要的不是教他们知识,而是让他们尽可能多的去感受、接触这个真实的世界。
同时,电视让孩子生活在幻觉当中。电视上的时空转换相当快、相当频繁的。此刻在草地上,几秒后就到学校了。而现实生活中,从草地到学校是要走一段路程的。是要有各种体验的,孩子无法理解这种时空转换上的差异,他们也没办法了解幻想和现实的差异,这种从电视到现实的空间转换无疑会消耗孩子在的心力,让他们没办法集中精力发展自我。
电视对孩子的另一个影响就是对孩子睡眠的影响。在幼儿园教学的经验中,我发现那些经常看电视的孩子以及那些智力开发过度的孩子,常常会存在睡眠问题。他们很难入睡,同时容易惊醒。在玩耍过程中他们也很难深入,相反那些未受电视影响的孩子,则显得很梦幻,保持了儿童该有的童真,人们认为这样更多的保存了孩子的精神世界,想象力以及创造力。
有些家庭给我一个特别大的感受就是,家人之间除了电视几乎无话可说。每天到家就是看电视,一直看到睡觉。家人之间关了电视就感觉很尴尬,他们的孩子不管多大,不管干什么,都得开着电视,听着那点声音,否则就没办法做任何事情。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如何与父母互动?如何通过观察模仿父母的言行?从而学会人际交往。一个一天到晚耳朵里塞满电视机的噪音的孩子,如何能学会真正的交谈?如何才能聆听到自己的声音?
又有人要问了:“没有电视机孩子玩什么呀?”孩子玩耍的内容那么丰富,在他们的视线范围内,几乎一切东西都是玩具,一切活动都是游戏。大人实在不用费心帮助他们玩。他自己就会想出很多新颖的游戏,哪有孩子不爱玩,不会玩的道理呢?我奇怪的是,孩子整天看电视,哪里还有时间玩?尤其是晚上吃完饭溜个弯儿,一家人一起做做游戏就已经八点多了,马上就得洗漱睡觉。看电视的孩子如果要做到早睡早起,这晚上的时间如何安排得开?
也有人说,“孩子不看电视,别的孩子说电视上的话,玩电视上的游戏,他没办法参与,不合群怎么办?”我相信说这些话的人是没有仔细观察过孩子们的玩耍的,的确有些孩子在玩耍中会涉及电视上的一些人物,比如:奥特曼、大黄蜂,但这种游戏时间往往非常短暂,仅仅是模仿电视的人物部分的语言和动作,缺乏创造性。往往几句话,几个动作,一个游戏就结束了。这时如果有其他孩子提出一些创造性的游戏,他会相当愿意跟随的。
其他比如电脑、手机等都会对孩子造成类似的伤害。不管家长让他们用这些是玩游戏还是受教育,结果都大同小异。让孩子远离那些机械的生硬的高科技的东西。重新进行亲子互动,不要在孩子小的时候用这些东西来哄骗孩子,等孩子长大后再费心费力的去和这些机器争抢孩子。
那么对于那些已经习惯于看电视的孩子,家长在如何做呢?
第一,不能限制孩子看电视。有句话叫“越控制越失控”,父母紧张焦虑的非要孩子马上离开电视,那很有可能令孩子和电视越来越亲密。因为对孩子来说,被父母强令离开电视是非常不舒服的,因为这时争夺的焦点不是电视而是权利,是谁说了算的问题。稍微有点自主意识的孩子,都不会轻易认输。
第二,要为孩子安排一些有趣的、有意义的活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亲子活动和电视之间选择,大部分孩子都会选择亲子活动的。慢慢的可以过渡到一起家务、做手工等日常生活中来。这些活动本身就是一种高质量的陪伴,而且也是孩子非常喜欢的一种陪伴。
第三,要想让孩子不看电视,父母自己必须不看电视。不能这边要求孩子不看,那边自己又看上了。有些父母已经习惯于天天看电视了,离开电视自己都会觉得无聊、空虚,这样的父母必须从改变自己 修炼自我做起。只有父母自己过得充实、愉悦,孩子才能真正充实的玩耍。
因此,要想改变孩子看电视的习惯,说到底还是得从改变父母自身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