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做,让孩子爱上阅读——《朗读手册》经典分享1

在与孩子亲子阅读的过程中,《朗读手册》这本书对我的影响非常大。第一次看这本书是儿子三岁多的时候,虽然儿子一岁多我就开始给他读书,但并没有一个系统的理论支撑,直到读了这本书。

封面那句“大声为孩子读书吧”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这么多年过去了,再翻看这本书,仍然很受益。

推荐理由:1.历久弥新,实属经典。2.案例众多,方案可行。3.有问有答,方便查询。

此文内容主要是摘取一些对我启发比较大的文字,谈一谈我自己的一些想法。

                                                               绪论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

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史斯克兰.吉利兰《阅读的妈妈》

这本书不是教孩子"如何"阅读,而是教孩子"渴望"阅读。诚如一句教育格言所说:"我们教孩子去热爱与渴望,远比我们教孩子去做重要得多。"事实是,有些孩子比其他人更早学习阅读,有些孩子阅读能力较强,这就是差异所在。

教孩子“热爱”阅读,"渴望"阅读,远比教孩子怎么读更重要。关于教育,关于学习,现在有句非常流行的话,激发孩子内心的原动力,让孩子自己去学习、探索。阅读也是如此,想办法让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自己愿意读,主动读,比读什么、怎么读重要太多了。

1.你读得越多,知道得越多。

2.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明。

3.你越聪明,在校学习的时间越长。

4.你在校时间越长,获得的文凭越多,受雇工作的时间就越长――你一辈子赚的钱就越多。

5.你的文凭越多,你的孩子在学校的成绩越高。

6.你的文凭越多,你的寿命越长。

反之,以下定律也成立:

1.你读得越少,知道得越少。

2.你知道得越少,越早辍学。

3.你越早辍学,越早变穷,而且穷得越久。

4.你越早辍学,入狱的几率越大。 

后面第一章把阅读带来的好处直接归纳为公式:你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得越多。阅读的确是这样, 读得越多,读得越快,理解力越好,就更喜欢去读。

儿子读《哈利波特》不少于三遍了,一遍比一遍读得快。我问他:“这样重复读,不会无聊吗?”他的回答是:“每一遍读到的东西都不一样啊,很有意思”。  并且读完《哈利波特》,读完《纳尼亚传奇》,再读别的科幻小说,他会有一个比较在里面, 对不同的书可以做出自己的评价。 

                                                            第一章 为什么要朗读

给孩子朗读,能建立孩子必备的知识体系,引导他们最终踏上成功的阅读之路。朗读是唯一最重要的活动。 

证据显示,朗读不只在家庭中有效,在课堂里也成果非凡。“朗读应该在各年级都进行。”  

朗读是最便宜、最简单、最古老的教学手段,在家里或教室使用都再好不过了。朗读既简单又有效,甚至不需要高中文凭,你就可以用得得心应手。 

这让我想到艾米莉·狄金森那首《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

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

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

把人带往远方。

这渠道最穷的人也能走,

不必为通行税伤神。

这是何等节俭的车——

承载着人的灵魂。

有什么事能像阅读一样做起来简单却成效显著呢?

阅读定律一:人类是喜欢享乐的。

阅读定律二:阅读是积累渐进的技能

关于定律一:人的天性是趋利避害的,这不仅是定律,更是一个心理上的事实,或者说是人性。

所以,如果孩子在阅读中体会不到乐趣,没有愉悦的体验,那么他的反应肯定是回避。相反,让孩子在阅读中接收到愉悦的信号,他就会把阅读和愉悦进行关联,阅读时他就会体验到这种愉悦。

儿子三岁多时,我给他买了一套《贝贝熊丛书》。这套书,很多是我和他“”出来的。一般他扮演小熊哥哥,而我身兼数职:熊爸爸、熊妈妈、小熊妹妹、小伙伴们......我们每次演得不亦乐乎,小家伙开心得手舞足蹈。直到现在,他想起这套书,还能想起当时我们共读共演的情景,动不动就要“好好回忆回忆”

斯凯瑞金色童年系列,有一本《轱辘轱辘转》,我们也玩得特别开心。书的每一页上面都有只金虫子。不过它隐藏得太好了,不仔细找是看不见的。儿子早早就找到了,也记得烂熟于心。而我,每次都找不全。看这本书,就变成了“找一找”的游戏,我找不到会故意可怜巴巴地求助于他,小家伙的成就感爆棚,然后会给我讲要怎么去找,给我分享他的经验。我们读得开心,玩得更开心。对于他来说,阅读与愉悦的体验是挂钩的。

关于定律二技能不是本能,技能需要学习和训练。最初读这本书,对这句话体会不深。我依然停留在“只要给孩子提供大量的书,让孩子多读,孩子的阅读能力就会好”的阶段。随着孩子年龄增长,我发现没有这么简单。只是读,没有思考,孩子只是阅读量大,或者知识储备比较多而已,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并没有得到锻炼,思维也没有打开。看一本书仅仅是读完了,可能对故事情节有一个概括性地了解,但对作品、对作者并没有太多深入地了解和体悟,更谈不上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我开始引导孩子思考得再多一点,再深一点。现在我们读完一本书,讨论或者说聊天会比较多。比如,读完一本书,我会跟孩子聊一聊: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作者想表达一个什么观点?作者表达的观点你怎么看?这是三个比较大的问题,每个问题里面还可以包含很多细化的小问题。在阅读策略中,这是三个不同层面的问题,要求读者与作品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自己对话。

读得最多的学生,读得最好,成绩最高,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最长。相反,读得不多的学生,就无法很好地掌握阅读。

全世界阅读能力强的儿童有什么共同之处?

影响学生阅读成绩的因素主要有两个:

老师对学生朗读的频率。

在校持续默读的频率。每天持续默读的学生,其阅读水平要比每周默读一次的学生高很多。

全世界最好的准备SAT学力测验的方法就是,当孩子还小时,在床边读书给孩子听。如果孩子觉得这是个美好的经历,他们就会开始自己阅读。

什么是“背景知识”?

我们对一个主题了解越少,读得越慢,懂得越少。

这也是为什么读得最多或旅行最多的学生往往是班上知识最渊博的学生。他们拥有大量的背景知识,因此对老师或课本所教的内容理解得最多。

没有背景知识,连读报纸都有困难。

背景知识越缺乏,阅读程度越低。

经常听大人读书的孩子具有丰富的声音、词句与生活经验,因此当他们自己接触书时,自然驾轻就熟。阅读与背景知识互相滋养。词汇量越大,读起书来越容易理解;理解得越多,读得越多,词汇量越大。

这一点我自己体会特别深。我不太喜欢读科技方面的文章和书籍,这一方面的积累就少得可怜。对我影响比较大的一点是,上学期间无论语文还是英语考试,只要是科技类的阅读理解文章,我就犯怵。其实,不是读不懂文章的字面意思,而是因为这方面的背景知识实在匮乏,理解起文章来就尤其困难。

所以在给孩子选书的时候,我特别注意这一点。每个领域的书都给他准备一些。在他的兴趣范围之外,让他有更多的选择。即使这样,也不可能全部兼顾。那么,如果孩子接触不到广泛的阅读材料,他的背景知识从何而来?没有背景知识,理解力又从何而来?

如果我朗读,孩子的阅读能力会进步多少?

趁孩子还小的时候朗读给他听,让他想模仿自己的所见所闻。

要确保朗读时刺激有趣的,开发孩子的想象力,稳固他们的兴趣。

刚开始朗读时,短短即可,以配合孩子注意力不持久的特性,然后再慢慢增加阅读内容,延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

人与书并不是先天互相吸引的。开始时,必须有媒介——父母、亲戚、邻居、老师或图书馆官员,将书带到孩子的世界。

任何事情都有规律可循,阅读也不例外。给小宝宝读的书和给小学生读的书,肯定不能一样。如果没有对孩子进行阅读方面的引导,看电视和读书,孩子会选择哪一个?答案一目了然。虽然作者提到有很多种媒介可以将书带到孩子的世界,但我仍然认为,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父母。只有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孩子看到什么会兴奋地大叫,看到什么会把头扭到一边。

孩子入学时应具备什么技能?

在所有的能力中,有一项技能最重要,那就是入学时孩子的词汇量,这关系到学校教育的成败。

一旦孩子开始阅读,丰富的词汇将有助于理解,词汇不足则造成理解困难。

儿子生日偏小,刚好抓住小学入学年龄的尾巴。当时在考虑是否正常入学时,我们自己简单做了个评估。第一,他的生活自理能力没问题。第二,无论在家观察还是幼儿园老师反馈,专注力比较好。第三,因为有阅读做基础,已经掌握了丰富的词汇量,理解力没有问题,表达能力也不错。基于这些判断,我们决定让他正常入学。也没有报幼小衔接辅导班。事实证明,儿子很好地适应了学校的学习和生活。

如果孩子出生时头脑中并没有先天具备的词汇,那为什么有些孩子的词汇能力发展较早?

交谈是词汇生长的花园。

交谈、讨论,这两年越来越多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儿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开始凸显。经常会跟我谈一些比较“深刻”的话题。阐述事实,发表观点,提出质疑,对我这个当妈的真是一种考验,所以就被倒逼继续学习

作为父母,这些问题都非常值得记录、探讨和反思。

造成孩子生活如此不同的并非家中的玩具,而是耳朵听到的话。除了拥抱之外,我们能给孩子最有价值而不昂贵的礼物就是:语言。

父母是爱书人,这有多重要?

一名社会学者,7岁时母亲去世,被送进孤儿院。他在孤儿院图书馆发现了霍雷肖.阿尔杰的系列故事书。这个发现对他影响深远,因为她突然间了解到,尽管在孤儿院,他仍然可以掌握命运,创造人生。霍雷肖.阿尔杰的书让他看到“一个掌握自己命运的男孩典范”,他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

莫提默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写到J.s.密尔(19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经济学家、逻辑学家、政治理论家)的部分,“20岁的密尔产生了心理‘危机’,被忧郁症纠缠了好几年。后来首先让他破茧而出的是一本马蒙特尔的《回忆录》......他被这一段景象感动得落泪了,从那一刻起,他的‘重担减轻了’。”

这也可以用书中的文字来解释:

童年阅读是趣味盎然、鼓舞志向的。他们在书中寻找人生困境的答案或信息,书本成为这些人的精神食粮

青少年时期,多让孩子读一些人物传记,对孩子会有很好的引领作用。

我丈夫和我都很忙,从哪儿找时间给孩子读书?

我们不是没有时间——我们是没有喘息的时间。

对于自己重视的事,我们一定抽得出时间。每个人都有相同的24小时,只是用的地方不同。

时间是成功的关键。

阅读习惯越早养成越好,因为在早期,其他人可以助一臂之力,也就是说,家长或保姆可以读书给孩子听。然而,如果在学龄前没有投入这些朗读时间,那么入学时,孩子必须独自接受挑战。

关键是时间

给孩子读书,需要时间。

是应该考虑一下,是真的没有时间,还是没有足够重视?

爱的本质就是时间。大声为孩子读书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271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275评论 2 38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51评论 0 33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0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53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5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4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0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6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78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1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3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0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6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72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