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时会遇到这种情况:在某件事情上我需要寻求帮助,但害怕被拒绝,不知道该如何向别人开口提出请求。相信大家生活中也一定遇到过类似的困惑。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小“套路”,试着先向对方提出一个容易被接受的小要求,成功后再提出那个你真正需要得到帮助的,这样能够大大提高对方答应的概率。在社会心理学领域,人们把这一心理现象称为“得寸进尺效应”。
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曾经就此展开过一项经典的实验:
他们去到两个居民区进行随机拜访。在第一个居民区,请求家庭主妇们在自己房子的窗上贴一个小宣传牌支持美化环境,她们中大部分人都欣然答应了。
半月后研究人员再次造访接受第一次请求的家庭,并提出将一个不仅大且不太美观的招牌广告放在庭院里,结果有一半以上的主妇们同意了。但在研究人员没有拜访过的居民区,仅有不到17%的人同意在院子里竖招牌。
那么“得寸进尺效应”背后是什么心理呢?
之所以人们会表现出这样的行为,是因为人们倾向于保持认知和行为上的一致。
比如实验中,那些第一次就同意将小招牌挂在自家窗户上的家庭主妇,在认知层面会产生一种乐于助人、热衷公益的自我概念,且知道自己已经在大家心目中建立了这一形象,那么为了维护和保持下去,就更倾向于在第二次收到请求时做出和第一次一致的选择。
相反,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你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对朋友大方慷慨的人,平日里经常请客吃饭,但当有一天朋友问你借钱时你却拒绝了他,你就会产生一种自我概念与行为不一致带来的不适感。
不过,在运用得寸进尺效应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注意把握第一个要求的分寸,应根据对方的具体情况提出其比较容易接受和做到的事情。这样是为了避免,在一开始就被对方拒绝,从而失去了提出真正需求的机会。
此外,要尽量使第一个小要求和你的目标要求保持一定的关联性。这两个要求要与同一个自我概念有关。
比如,你希望自己的男朋友能多休几天假陪你出去旅游,为了增加他答应你的概率,你先要求他给你买束鲜花。尽管这个要求看起来比陪你出去旅游简单得多,但内在其实毫无关系。
这就可能造成一个结果是,即使他送了你一束鲜艳美丽的花,却也完全不会考虑请假陪你出去玩。因为在他看来,送花是自己作为一个优秀男友的基本能力,但请长假出去旅游所涉及到的还有他作为员工的形象。那么更机智的做法是什么呢,你可以先尝试要求他今天早点下班陪你去逛逛街放松放松。
除了日常生活中,得寸进尺效应在社会生活中也有不少应用:
比如,这一技巧在推销的场景里被广泛运用。就像商场里的销售人员在试图说服顾客购买一款产品之前,往往不会直接推销产品本身,而是通过邀请顾客去完成一个小小的问卷调查开始的,接着再一步步地提出其他的要求,最终达成推销的目的。
在教育领域,教师为学生制定一套循序渐进的学习计划,对其进行谆谆善诱的引导,以鼓励和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
另外在企业管理中,当管理者苦恼于不知该如何培训新人或变革旧团队时,也可利用得寸进尺效应,对目标进行化整为零的制定,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推动他们往前走。
文章内容改编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还有您对文章有什么想法和建议。也欢迎在上面留言评论,心理小秘书与你一起进步。每天学点心理学,用心了解世界,惊叹你所不了解的事物。特别提示: 心理学 ≠ 鸡汤 ≠算命≠读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