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
今天是五月天主唱@阿信 陈信宏的生日。
粉丝们正在忙着送祝福。
阿信却在Instagram上很活跃。
“尽其在我,做好自己,人生可以很简单。谢谢你们,爱你们。”
疑似对近日风波作出回应。
①
粉丝求锤得锤?
▽
此前。
继10月刚刚落幕的4场周杰伦演唱会之后。
11月12日到21日期间。
五月天陆续举办了8场演唱会。
按上海体育场7.2万座位,最高票价1855元,最低355元计算。
单在上海一地。
五月天就吸金超6亿。
演唱会刚刚结束。
但它带来的假唱风波却愈演愈烈。
11月30日。
@声理学 提到了五月天假唱的话题。
歌迷求锤得锤。
这才有了后续的剧情。
B站up主@麦田农夫 发布了一条鉴定鉴定假唱视频。
经其通过专业软件鉴定。
粉丝投稿五月天11月16日上海演唱会12首歌曲音频中,近半为假唱,11月28日伦敦演唱会整场27首歌曲中,部分歌曲为假唱或真假混唱。视频经搬运后,热度持续发酵。
该视频播放量已经突破350万。
考虑到鉴定视频反响。
麦田农夫陆续又出了两期节目。
在此期间。
拿到鉴别视频之后。
声理学直接向五月天开炮。
12月1日。
“实锤”之后。
有一部分粉丝有了新的“解释”。
另一部分粉丝直接“开骂”。
12月3日。
声理学已经在劝谏五月天“迷途知返”。
并且揭露:
根据不少去往五月天其他场次演唱会的消费者反映,不止是上海演唱会与伦敦演唱会,五月天许多场次的演唱会,其实都存在严重的假唱行为。当然,还是需要切实的音源投稿,才能够准确判断。
12月4日。
五月天依旧没有道歉;
粉丝依旧还在骂街。
声理学又找到了新的证据。
12月6日。
五月天依旧活跃在声理学的阴影里。
②
五月天的否认来得晚了些?
▽
假唱风波之后。
12月3日。
上海市文化旅游市场质量检测和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称“由于演唱会已经结束,需要一定时间开展调查”。
随后。
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回应,他们会将情况记录下来,根据情况进行判定。
“如果后续涉及调查,会在官方平台进行公布。”
同一天。
顶端记者致电五月天经纪公司相信音乐相关工作人员,对方称并非宣传部门人员,无法对此事做出回应,建议记者拨打相信音乐官方电话,转接宣传部门。
随后。
顶端新闻记者两次致电相信音乐官方电话,均在电话接通刚说明来意后被挂断。
接下来。
记者致电另外一名相信音乐工作人员电话,同样在电话接通打了句招呼后被挂断。
顶端新闻记者又试图询问五月天北京演唱会主办方华乐非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对方的公开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当晚。
五月天经纪公司相信音乐在微博称。
12月8日(北京时间)五月天巴黎演唱会将在微博现场直播,邀请“全民参与,全民见证”。
并未正面回应假唱质疑。
但是此举。
无疑是火上浇油。
12月4日。
北青报记者致电五月天的经纪公司相信音乐国际股份有限公司,问及博主 " 麦田农夫 " 指五月天假唱的说法,工作人员对此未予回应。
该工作人员表示。
五月天在海外的演唱会还在进行,其团队也都在海外," 相信音乐 " 在北京也有公司,如有相关消息会通过官方渠道公布。
与此同时。
界面新闻就假唱传闻致电五月天经纪公司相信音乐,该公司工作人员回复称“没有假唱”,界面新闻进一步询问是否有官方回应,对方称:“会有,稍后会在官方公众号上回应,你可以持续关注。”
同一天。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一工作人员回应称。
“已关注到此事,目前正在等文化执法部门的处理结果”。
当晚。
@相信音乐Bin-music 发布声明称。
“五月天在巡回演出中不存在任何假唱行为,网络上关于"五月天假唱"的言论均为恶意攻击、造谣中伤,严重损害艺人形象。
公司正积极配合相关执法部门开展调查工作”。
五月天假唱与否?
最后需要有关部门的专业鉴定。
同一天。
歌手丁当、刘若英在为五月天声援。
12月5日。
十年前说“五月天不管唱成什么样都不假唱”,遭到全网五月天粉丝攻击的梁欢;
十年后确认阿信假唱。
随后。
人民日报表示:
真唱是本分。
其间。
龚琳娜发文分享歌手唱歌、练嗓子的方法;
韩红更是直接开呛。
“唱不了别开(演唱会)”。
③
竭泽而渔?
▽
假唱的事情归假唱。
粉丝们终究要明白:
声理学、麦田农夫这一次发起的“打假”事件,其实是为大家争取更多的利益。
回到当下。
8月。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网购演出票务行业成为消费者投诉热点之一。
演唱会的数量暴涨、票价增长,但消费者体验的质量却时常无法与之匹配。
9月。
文化和旅游部和公安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规范管理促进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到了“加强票务管理”,包括实名购票和实名入场制度,对门票销售比例也做出了详细规定。
强实名制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黄牛。
但仍然有部分天价票在市场上流通,特别是一些“一票难求”的演唱会,这种情况更加明显。
甚至衍生出了“代拍”等新行业。
但这还只是演唱会之外的猫腻。
演唱会中不止有假唱;
还有各种猫腻。
今年5月。
多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反馈,他们花费上千元购买的梁静茹上海演唱会门票,到了现场才发现,座位视野受到舞台四周的立柱遮挡,几乎全程看不见歌手。
8月。
“天后之夜”巡回演唱会海口站,音响效果拉垮,当晚视频显示,看台观众齐声大喊“听不到”。
此番种种。
怪只怪利益方吃相太难看。
就拿周杰伦举例。
2022年。
有现场观众在社交平台上称周杰伦的演唱会时长只有两个多小时,且还穿插了魔术表演、其他歌手串场等,影响了观看体验。
2024年5月。
周杰伦“嘉年华”世界巡回演唱会提前半年开始预售。
且开启预售48小时后。
退票将收取订单价格的30%手续费。
提前半年预售?
退票还要30%的手续费?
这不是抢钱么。
更有甚者。
最低票价500,1200据说也只能坐看台。
这价格也太离谱了吧。
在此。
我不否认有些歌手的确有实力。
但是竭泽而渔真的好么?
最后。
我们再聊几句。
粉丝行为。
偶像买单。
粉丝对偶像的爱是宠溺、盲目,甚至是袒护。
是缘也是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