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读史记。还是五帝本纪第一。
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
从来五帝的故事只是古时候的网络写手们你写一笔,我写一笔,没有权威的古书来记录。就算是《五帝德》《帝系姓》等相传是孔子所做的书,也被认为是假借圣人之名写的,儒学者都不屑于去学。
而司马迁愿意去读,不但去认真读人们传为谬作的书,还要去当地亲自考证。游历四方,实地考察,去听去感受,终于肯定了“口口相传”的真实性。
如果可信度不高,就不会被传颂了吗?何况是出自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之口,真实度更高。
放到今天就是,这年代传一个明星出轨,传一家公司要裁员,可信度也是很高的。绝对值得怀疑。
而我觉得真正让司马迁相信的,是真实接触了当地人后,发现当地民风确实不俗。
圣人待过的地方,真的会有不凡的教化。美好的人,真的可以感化一方。比如好客山东,我遇到过很多山东人,都很坦诚、文雅、谦和,我斗胆认为是孔夫子流芳百世的遗德。
最文雅之人却愿意屈身去读最“下九流”的文字,穿朝服的人却愿意流浪于山野去和最粗俗的农夫交谈,这是多么难得啊。
现在有多少人还能真正静下心、没有私心地去读那些被遗弃在角落的东西呢?
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想要了解一个东西的真实性,不为一己私利,就动身去考察呢?
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立德为首要。而立德最好的方式,就是做一辈子的好事情,就是埋头做就好了。
总体来说,五帝本纪就是通过记录上古五个皇帝的故事,通过他们和家庭相处、治理国家和选拔人才的故事,来展示他们的才干和品德。
这也就是写历史、读历史的本质——史以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