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有次要写一个有关茶叶的宣传片,急需智力支持,在网上搜索到一个比较独特的观点,语焉不详,但标注是出自《茶都旧事》,于是火速下单。
书还没到,我就已经先交作业了,于是书暂时放一边,只在心里保留了一份好奇。
早些天决定清明去安化,因与茶有关,便找出这本书来,只是一本小说,读来还算轻松。
但,这是一部相当不合格的小说。而我竟花了将近十二小时的阅读时间。且到底也没看到当初为之急切买下它的那个观点。
说它不合格,理由如下:
一,该书让我见识到男人自恋,会是一场怎样的阅读灾难。
主人公华亦茗,是海峡西岸太姥山高杨村华员外之孙,其父为朝中驸马,曾领皇命去北地劝和,途遭变故,持节绝食而亡,从此村中便留下训诫:“诗书茶传家,农工商守成。”村中风俗均读书少仕,普遍商贩茶叶。
绝对男一华亦茗,原本就是天姥女神开过光的金童,他“谨奉母命,勤读诗书,多少年下来,几至达古通今,上自天文,下至地理,无不精晓。更为可贵的是人品善良,事母至孝。”
C位学霸的主角光环,闪得不要不要的。女神亲授制茶秘籍;甫一经商便大获全胜;老婆即是女神开过光的玉女,贤惠能干;他跑到深山游览迷路,歇脚时又碰到不世出的茶艺高人,倾囊相授祖传茶艺;其学问引得当朝宰相与之成为莫逆;宰相甚至还收了他教的学生为干女儿,该干女儿却又对他持一树梨花压海棠式的炽热单恋,以致终身不嫁;某日他入深山又遇曾经为官后遇挫折蛰伏于此数十年的老茶人,甘愿将自己唯一的宝贝孙女儿送给他为妾,还拱手送上自家独创的花茶窨制方法以及整座茶园;他家红茶热销英国,他也受邀访英,在伦敦上流社会社交圈引起轰动,为他举办的舞会不但名媛贵妇们争相邀宠,频送秋波,还惊动了女王陛下亲自出席;更有甚者,英国某大茶商的女儿生得闭月羞花,还雅好中文,慕其风度人品,主动投怀送抱,非但不提婚嫁之事,还高瞻远瞩地将自己献身于海盗,不远万里从伦敦来到中国东南海岸之渔村,只为到关键时刻与海盗同归于尽,于千钧一发之际玉碎己身,救下心爱的中国情人。
历尽劫波的华公子,到老还要进入中国文人向往的完美归宿:抛却尘事,求仙访道,云游四方。
纵观华公子一生,也就是在英伦与洋情人那段不伦之恋时有过天人交战的瞬间,此外便无任何成长痕迹和人性冲突,如果我不把这样的情节设置归类为“神剧”,也只能接受作者在自恋情结的驱使下营造的这场阅读灾难。
不合格之二,是所有人物均无创新,能干贤惠的正妻,天真单纯的小妾,慈祥善良的爷爷,狡诈凶狠的海盗,一个个现成的脸谱,都不带修改的。
不合格之三,作为一部表现茶文化的小说,本该是一部关于茶人、茶事、茶艺、茶具、茶习、茶礼的百科全书,但该书不但对种植、制作工艺等无任何令人印象深刻的描写,对神乎其技的点茶功夫也停留在感叹上。要命的是,对于茶文化价值,更无一点理论建树,通观全书,关于茶,还是作者在自序中所说的,包治百病。
作者涂振取,为福建福鼎六中的历史老师,号茶痴老农,教书育人之余,致力于茶文化及闽东地方文化的挖掘、研究和创作,有关茶的专著和论文都有不少,要论对茶的研究,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我都只有当学生的份。但从小说的阅读体验而言,在花了十几个小时通篇阅读之后,说几句吐槽的话,还是有资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