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所见:周代应国
周代应国,姬姓,首封之君为武王之子。《左传·鲁僖公二十四年》记载:“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邘、晋、应、韩,武之穆也。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通志· 氏族略》云:“应氏,侯爵,武王第四子。今汝州叶县故应城是也。”周代应国地望在今河南省平顶山市,经考古发掘所证实。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平顶山地区发掘了多座西周到春秋时期的应国贵族墓,出土了46件具铭铜器。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传世的和出土于其他地方的应国具铭铜器,有32件。这些具铭铜器为研究周代应国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今择要介绍如下:
《应监甗》(《殷周金文集成》883),西周初期器,1958年江西省余干县出土。铭文:“应监作宝尊彝。”对“应监”的解读,专家有不同的认识。郭沫若《释应监甗》认为:“应监,可能是中央派往应国的监国者。”刘正《江西所出应国铜器铭文研究》认为,应监是周王室委任应氏子孙去监察江西的某个诸侯国。本文赞同刘正的看法,因为西周的应国属于“汉阳诸姬”之一,周王朝分封这些分布于汉淮流域等军事要地的姬姓诸侯国,其目的是“左右文武”、“君庇淮夷”、“临有江夏”、“克逖淮夷”、“金道锡行”等。
“汉阳诸姬”,出自《春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的记载:“栾贞子曰:‘汉阳诸姬,楚实尽之。’”主要指分封于汉水以北至大别山一带的诸多姬姓诸侯国。
“左右文武”、“君庇淮夷”、“临有江夏”,见《曾侯與编钟》铭文。“左右文武”,意思是辅佐周文王、周武王。“君庇淮夷”,意思是受命统治淮夷地区。“临有江夏”,意思是统治江汉地区。
“克逖淮夷”、“金道锡行”,见《曾伯漆铜簠》铭文。“克逖淮夷”意思是征伐淮夷。“金道锡行”,意思是保证西周王朝掠夺淮夷铜矿资源之路的畅通。
故《应监甗》铭文中的“应监”,应是西周王朝从应国派出去监察淮夷之国的应国贵族子弟。
《应侯见工钟》,图片分别截自韧松、樊维岳《记陕西蓝田县新出土的应侯钟》和韧松《“记陕西蓝田县新出土的应侯钟”一文补证》,西周中期器,1974年陕西蓝田县出土。唐兰先生认为蓝天应侯钟与日本人中村所藏应侯钟应为一组,两钟连铭。其全部铭文为:“唯正二月初吉,王归自成周,应侯见工遗王于周,辛未,王格于康,荣伯入右应侯见工,赐彤弓一、彤矢百,马四匹,见工敢对扬天子休,用作朕皇祖应侯囗钟,用赐眉寿永令,子子孙孙永宝用。”见工,为应侯的名字。铭文大意是,周王从成周归来,在康宫赏赐应侯见工彤弓、彤矢、马匹,应侯见工以此铸造铜钟纪念其皇祖应侯。
《应公鼎》(《殷周金文集成》2554),西周中晚期器,铭文:“应公作宝尊彝,曰:奄厶乃弟用夙夕䵼享。”
《应侯爯盨》,图片截图来自王蕴智、陈淑娟《应国有铭青铜器的初步考察》,西周中期器,平顶山84号应国墓出土,铭文:“应侯爯肇作厥丕显文考釐公尊彝,用绥朋友,用宁多福,爯其万年永宝。”应侯爯,应是国名,侯是爵称,爯是应侯的名字。釐公,是应侯爯的父亲。
《应嫚簋》,图片截图来自张肇武《平顶山市出土周代青铜器》,1984年平顶山原滍阳镇义学岗出土,铭文:“邓公作应嫚毗媵簋,其永宝用。”邓公,邓国国君。邓国,嫚姓,地望在今河南邓州。应嫚毗,是姓嫚名毗的出嫁给应国的邓国国君女儿。此簋,属于出嫁媵器。铭文表明应国与邓国有婚姻关系,说明两国交往密切,互相依存。
《应姚簋》,图片截图来自娄金山《河南平顶山市出土的应国青铜器》,1988年平顶山出土,铭文:“唯七月丁亥,应姚作叔诰父尊簋,叔诰父其用囗眉寿永命,子子孙孙永宝用享。”应姚,出嫁到应国的姚姓女子。叔诰父和应姚是什么关系,不得而知,应与应姚有极为重要的关系,如丈夫、父亲或其他亲人。此铭文表明,应国与某姚姓之国有婚姻关系。
文献记载,应国在西周末年,国势已经衰微。《国语·郑语》记载,史伯曰:“王室将卑,戎、狄必昌,不可偪也。当成周者,南有荆蛮、申、吕、应、邓、陈、蔡、随、唐;北有卫、燕、狄、鲜虞、潞、洛、泉、徐、蒲;西有虞、虢、晋、隗、霍、杨、魏、芮;东有齐、鲁、曹、宋、滕、薛、邹、莒;是非王之支子母弟甥舅也,则皆蛮、荆、戎、狄之人也。非亲则顽,不可入也……武实昭文之功,文之祚尽,武其嗣乎!武王之子,应、韩不在,其在晋乎?”至春秋时期,应国已经不见于文献记载,可能被楚国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