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先生,在微信朋友圈给大东上了一节生动亲情课,煮美食是件有爱的活计。
20多年前,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就大东和姐姐阿敏在家。父亲是中学老师,上世纪80年代末停薪留职,他开过饭店,做过白案,搞过河蟹养殖,1991年养殖河蟹亏损3万元,大东为什么记得这样清楚,那年“91抗洪”。姐弟俩住在长江边那所镇中学里,姐姐负责打扫卫生、浆洗衣物,大东那时候还是小东,他负责做饭。
在镇中学做饭,那时候大多用柴锅烧,大东五年级就能做红烧肉、红烧鱼、炒青菜、做西红柿蛋汤。父亲,常年往返在母亲做小生意乡镇与镇中学之间,母亲做生意小镇散布在安庆周边市县的小乡镇,江南边去过青阳县、石台县、殷家汇镇,江北去过桐城孔城、双岗、新安渡,庐江汤池、金牛、长岗,肥西山南等等,这些都是大东父母曾做过小生意地方。
父亲,那时候骑摩托车往返跑,见妻子又要兼顾子女。从安庆长风乡到这些县乡镇,距离从四五十公里到一百好几十公里不等,平均十天左右就要来回跑一次,不论刮风下雨、雷电冰雹,他父亲都能坚持下来两边跑,乡里人赚钱很辛苦。父亲那时候,也爱上了打麻将,三四十岁年级,男人在镇上那些有头面做生意老板们吆喝下去玩,即是面子,也有自己玩性,无可厚非。
那年冬天,中学旁张奶奶送了几条鱼塘里新捞鲫鱼到家里,大东特意养了两条。等父亲到母亲那儿去,回来打了一宿麻将,早晨回家入睡后,他上午忙着清洗了两条大一点鲫鱼,然后往鱼肚子里塞入三四片生姜、锁过结嫩葱,把鱼放进大汤碗,注入清水,撒上盐、糖,滴上几滴黄酒,然后用柴火清蒸。鲫鱼汤熬好后,父亲那时候也刚好醒,端着鱼汤到父亲床前,那时候大东很有幸福感。
父亲从那以后还继续打麻将,只是回来会很早了,父亲在家以后就会做些他拿手的菜犒劳大东和阿敏,大东那时候会跟在眼前看他怎么做菜,什么醋溜白菜、回锅肉、卤牛肉、烧土鸡等等,父亲曾经开过饭店,他号称国家二级厨师,只是没有认证。那时候,家里有一台两门冰箱,美菱——阿里斯顿,这名字小时候听起来很洋气。
大东母亲王师娘做菜很传统,绝活就是各类烧菜:红烧肉、红烧猪蹄、红烧海鱼,还能洗烧猪心肺、猪大肠,味口重,油多不腻。成年后,大东带着老婆孩子回家,老娘都会准备上两三道大东喜欢的口味菜。阿敏是反对老娘做这些大鱼大肉荤菜,她说大东已经这么胖了,要控制高脂肪、高热量,胖子患“三高”概率特别大,老娘你这是好了他口,苦了他身子。
大东和兰妈到合肥定居后,二人世界时,兰妈是用心操持家庭生活的,两人会在附近易初莲花超市买些时令蔬菜,做些家常菜,大东做得多。兰妈知道大东喜欢吃酸菜鱼、剁椒鱼头,会有意识地备些这些鱼味调料在家,等周末,会买些新鲜鱼,两个年轻人蒸上剁椒鱼头,打扫家庭卫生,吃完饭一起看家庭影院,周末就这样轻松过去了。
兰妈的父母来合肥后,家庭所有重心都围绕着家里公主小西,小西外婆承担了家庭美食重任。老人家每周七天早点不重样,而且在安排中饭、晚饭时,还特意考虑到老头子胃口和女婿胃口差异,要不要放辣椒,隔几天烧肉或煮鱼,给小西要多吃无鳞水产品加强膳食,这些都考量在里面,只要认真了,这里都是满满爱,即爱自己孩子,也把别人家孩子当自家孩子爱。
一家人怎么吃?口味怎么调剂开来?还要注意秋冬季节进补,保证桌餐分量合适,对于一个操持家庭美食老人来说,这即是辛苦差事,也有快乐,其实她自己反而吃不了多少,年级大了,她要考虑血脂血压,要控制饮食,五谷杂粮、蔬菜清汤对于她最好。
小西在邮电东村有两套房子,一套在四楼,爷爷奶奶照顾她生活的房子,那儿三门美菱冰箱上层摆着需要冷藏的调味、鸡蛋、面皮、青菜,中间是适合保鲜区域,底层就是冷冻鱼肉、茶叶、干货,一套在五楼,爸爸妈妈陪着她学习的房子,那里也有台三门美菱冰箱,上一层摆着各种饮料、茶叶、养身饮片、零食,中间放有巧克力,底层多放着需要冷藏的东西。
大东,现在好懒,已经没在家伸手烧菜了,唯一可记得是做过两次甲鱼,主要小西奶奶不知道怎么捯饬王八。
大东最近在怀疑自己,工作的思维与态度有偏差,说的话,办的事,别人看不懂。
做一个别人看得懂的人多重要,在家庭美食操持里,是看得懂的爱、呵护、传承。
(注:M先生,是美菱冰箱新品类,合肥晚报11月2日中午微信以故事创建形式写了一位女子体验父亲、弟弟因“鱼糕”而传递的爱,大东遂有感而发写了一篇“城市故事”,跟美食有关,其实想说明,大东现在思考问题有些大而无当,他应该牢记:做一个让人看得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