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出我心》这本书中讲到了一个新概念“写作堆肥”,就是我们大脑每天会接收各种各样的信息,有好的有坏的,就像垃圾场的蛋壳、菠菜、咖啡渣等,我们接收这些信息,然后经过大脑的过滤把这些意识转化成文字写出来,这些食物残渣经过腐烂分解,制造出氮气,热能滋养土壤。我们也需要把这些信息中的有机养料经过经年累月的写作让这些思绪发酵最终让我们在写作上开出一朵美丽的花。
不知道是否把整个概念解释清楚了,再简单的讲,这个概念有点类似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意思,表达的意思还是要写写写,数量够了,在某一个阶段或许质变就发生了。当然我想如果想加速质变的过程,还是要在数量上下一点功夫,尽量多输出自己深层思考的内容,虽然这比起写口水文来会有点费脑力,但是跳出舒适区进入挑战区写作,才是实现个人写作跃迁的捷径。
以前我认为写出信息量大,价值密度高的文章才算是好文章,现在我发现真正好文章不是多华丽的辞藻和高深莫测的词汇,而是深入读者内心,写出真情实感,读起来让人一气呵成。
也发现那些大家,确实都是写一些非常日常的生活琐碎,读起来却让人赏心悦目不觉无聊。
还需多多修炼和感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