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小伙伴们,大家晚上好,今天我想要分享的这本书叫做《十一种孤独》,听名字就很符合今天的主题呢。
《十一种孤独》是由美国作家理查德·耶茨创作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我们先来说说,理查德·耶茨是个什么样的人物?理解了他的生平,我们就将能更深入地理解《十一种孤独》的含义。
以下是引自百度百科:1926年2月3日,理查德·耶茨出生于纽约扬克斯市,幼年时家庭生活并不安稳,三岁那年父母离异,在大萧条时代,母亲带着他和姐姐在曼哈顿艰难度日,母亲酗酒、容易歇斯底里,"当他们饥饿难耐或等着被人再一次轰走时,"母亲却对着他们高声朗读《远大前程》。
1944年从埃文中学毕业后,他没有读大学,原因之一是他受海明威的影响,认为作家应该融入生活的洪流中,通过斗争在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他参军去了法国,像许多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作家一样,他经历过战争,但不幸在军队中染上肺炎,治疗康复后,从德国退役,回到纽约,在此结婚。
1951年,他带着军队发给他的肺炎补偿金举家迁到欧洲,在欧洲的几年中,除了写作他什么也不干。他坐在租来的房间里,不停地抽烟,不停地咳嗽,不停地写,一篇又一篇,但都不成功,《纽约客》拒绝了他的每一篇投稿 。1952年对他来说具有特别意义,这一年,他终于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了一篇小说,那是他旅欧一年后写下的十五篇小说中的一篇。
耶茨在用文字建筑他的文学之家时,现实中的家倒塌了,与妻子的关系破裂,妻子带着他们的女儿从伦敦回到美国,暂时分居,1959年正式离婚,两个女儿的抚养权归了妻子。
从欧洲回来后,他先后在合众国际社、雷明顿-兰德公司工作过。为付账单,他为人捉刀,代人写作。1962年在布雷德洛夫作家创作班上,他绕场裸跑,宣称自己是弥赛亚;他走了菲茨杰拉德不成功的老路,去好莱坞写剧本。1963年他为时任司法部长的罗伯特·肯尼迪撰写发言稿,在约翰·肯尼迪遇刺后,他接受了依阿华大学作家创作班的教职,但那一段经历并不愉快。
此后许多年,他都是孤单一人生活。生命中的最后一年他在波士顿。居住条件极为寒酸。是焦虑时代的伟大作家。
生命的最后十年,他的健康状况极度恶化,由于肺结核,他呼吸困难,不停地咳嗽、气喘,但他仍抽烟抽得像在烧炉子,即使在最后一年里他得借助氧气面罩来呼吸时,抽烟也没中断过。喝酒是他又一个狂热的嗜好,美国文学史与酒的关系异乎寻常地密切(福克纳、菲茨杰拉德、哈特·克雷恩、海明威、伯里曼、契弗),但没有几个作家能像耶茨那样全身心投入酒精之中。他白天不喝酒,他要写作,一到晚上却总是烂醉如泥,不醒人事。有一段时间他精神崩溃,几次住院,他自己也说,"是的,我不断进出精神病院。"仿佛他想尽快透支完自己的身体,1992年11月,耶茨死于肺气肿及并发症,年仅六十六岁。
耶茨的一生,抽烟,喝酒,离婚等困境集于一身,也正是因为他是一个如此孤独的人,才能够写出如此孤独的故事。读完这本书之后,我觉得无数个瞬间都像是在说自己,原来我曾经熟知的感觉就是一次次深深地孤独感。
那么我们就来说说这本书,为什么这本书叫做《十一种孤独》呢?因为在这本书中描述了十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中的孤独状态,他们大多是生活在五六十年代的纽约的普通市民,可以是一个想要额外照顾自己班上的转校生但是并没有被理解的的老师;可能是即将要结婚,等着亲朋好友的祝福的小两口;可能是丈夫生病,无关于爱与不爱,一直细心照顾的女人,也可能是没有工作一直瞒着妻子的男人,总之,这些人都是普通生活中的普通民众,他们孤独,无助,绝望。就像理查德·耶茨说到的,“人是孤独的,没有人能逃脱的了,这也正是他们的悲剧所在”。
我们先来说说这本书中的几个小故事,比如“南瓜灯博士”,讲述的是一个叫做文森特的小男孩,转学到一个新的学校,文森特无法融入到这个班级中,普莱斯作为这个学生的新老师就特别照顾文森特。在这个班级中,普莱斯制定了一个小传统就是在每周一的早上让三名同学讲出自己周末发生的有趣的事情,普莱斯为了让文森特快速融入这个班集体,点名让文森特讲讲自己周末的事情,文森特并没有讲出真实的周末生活,而是撒了一个大大的谎。
同学们觉得,文森特就是一个特别会撒谎的人,从而更加地疏远文森特,文森特没有人可以倾诉,在一个小巷里写了一些脏话并且被同学发现了,同学们开始打各种小报告。普莱斯则想通过更柔和的语气去感化文森特,普莱斯以为自己在帮助文森特,以为自己做的够多更好了,可是没有,普莱斯的额外的帮助,让班上的人更加 排挤文森特,文森特也没有理解普莱斯,甚至在以前写脏话的地方画上了普莱斯的人像。
如果有转学经历的朋友就能够理解文森特的处境,对于原本就孤独的人,处在一个融不进去的圈子,真是一个非常令人难受的过程。回想起以前的一位同学,他真的是个性格很独特的人,他也是个成绩很好的人,他有着与我们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处事待人的方式,我们身边的所有人似乎都不是和他在一个频道上。
以前会很想要去了解这样的人,甚至会想要去帮助他,然后发现,其实当我想要去帮助他的时候,就说明我的内心里已经把他当做了与班上不一样的人。刻意的善待就是一种变相的歧视,他其实不需要任何人去可怜,他在他自己的世界里就像是个灵活的野猫。
第二个故事叫做《万事如意》,这个故事主要讲述的是格蕾丝与拉尔夫婚礼前的故事,当得知格蕾丝要结婚的时候,前一天晚上公司的人都非常友好的为格蕾丝准备宴会,格蕾丝也心情愉悦地回到家里。
拉尔夫这边也是不一样的情形,没有人精心为拉尔夫准备宴会,只是简单的和公司的其他人喝了一点酒,原本约好的好朋友也似乎没有营造出要给他准备惊喜的氛围。
拉尔夫伤心极了,他那么失落,他想着平时那么好的朋友,为什么在自己这么重要的时候没有给自己准备宴会呢?但是当他来到朋友阿特伍德家里的时候,发现原来他们背着他准备了很多惊喜。
格蕾丝在家里回想着和拉尔夫的交往,想起以前自己的闺蜜玛莎,纵使玛莎以前非常不同意格蕾丝和拉尔夫在一起,可是在他们的结婚前一天,玛莎还是很主动的离开合租的房子,然后格蕾丝换上了自己原本计划在婚礼当天穿的睡裙,等着拉尔夫回来,等着发现自己的美。
拉尔夫很匆忙地回来了,他和格蕾丝聊了几句后就要赶着阿特伍德为他准备的宴会上。格蕾丝无比失望,她主动问及,她今天穿的睡裙好看吗?拉尔夫敷衍地回答了,然后马上就走了。
孤独就是你的期待和别人的反应之间的落差。之前有看到一个朋友说到,男孩子永运不会懂的,那种化好妆穿好漂亮的衣服就在等在约会,但是约会无故取消的失落感。由这种失落感产生的也就是一种孤独感,会觉得为什么对方没有像我一样期待一场约会,没有像我一样期待着彼此的见面呢?甚至会觉得,对方是不爱自己的吗?这个世界上,原本是两个人的状态要变成一个人的状态了吗?一切就开始变得无比的丧。
又比如,千里迢迢去见一个人,你期待着对方在见到你以后,表现地无比的激动,可是现实中,他没有无比激动,他甚至有一种责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这个时候,你肯定会无比的孤独,甚至想要马上回到自己原来的地方,甚至再也不想费劲心力去见一个人。
格蕾丝在一步步的迷茫中走向了婚姻里,它不确定爱与不爱,她似乎将余生的精力都开始放在拉尔夫身上,可是对于男人来说,他们还有事业,兄弟等,他们总是忽略了这样的满怀期待的女人。
还有很多个瞬间,都是这样,我们感到孤独,彷徨,无奈,可是我们又觉得这是生活中的常态。我们以前总以为一个圈子里的人就会一直在一个圈子里,吃饭,学习,工作,玩耍,都是的。
但是现实不是这样,我们每天都在接触新的事情,我们会很快忘记了曾经的事物,我们也会和身边的人分开,会一个人去做很多事情,会习惯吃海底捞的时候对面做的是一个大笨熊,会习惯一个人提着重重地行李穿越南北。
我们经常会在网上看到类似的话题,什么时候你是孤独的?答案千万种,我觉的最孤独的一次是我出去旅行,拖着行李,一个人身体特别难受,但是又必须一个人待在火车上的时候。那么,我们就来说说,你觉得最孤独的事情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