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闺女群里发了通知,第二天有游泳课,让给孩子带着泳衣。
闺女她爸先看到的信息。
闺女她爸:有回复‘收到’的了。
我:那你也回复‘收到’啊。
闺女她爸:有三个回复“收到”的了,人家都是妈妈回复,你回复吧。
我:你回复就行,这有啥啊,你给老师说,闺女的泳衣在那个袋子里。
闺女她爸:人家都是妈妈回复的。
我:你回复就行,人家说不清还得说“你看,人家的爸爸多上心”,说不清还向你学习呢
闺女她爸:行。
他在群里回复“收到”。
闺女她爸:咱妮泳衣的事,还是不要在群里说了,我加高老师微信吧。
我:没事,在群里说就行。
闺女她爸:高老师会不会不加我啊,没同意呢。
我:老师又不光盯着手机看。
闺女她爸:高老师通过了,要不还是你说吧。
我:行,那我说吧。
我编辑好微信,准备发出去,我又删掉了,说“明天早上送闺女的时候再说吧”。
这条孩子班级群里一条普通的通知,就产生了我俩如上的对话,俩人总怕说得或做得不到位,是这样小心翼翼,即使高老师是位挺容易相处、比较亲切的老师。
孩子开始上学了,我们也作为家长真正登上历史舞台,开始学着如何与老师交谈,如何配合好老师的工作。反过来,当我做老师的时候,那些与我们沟通的家长在开口之前应该也做了不少思想斗争,也经历了这种小心翼翼的感觉吧。
经历了,才能真切理解作为家长的心情。而理解,更能帮助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