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我三年的大学生涯最大的得著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回答是認识了我太太!
等等!不是说恋爱史还未得到批准所以不可以寫吗?那就不要在这里撒狗粮了。
言帰正傳。
我的三年大学生涯大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最初一年多的活躣期,之后一年左右的平淡期和最后半年的困惑期。
初踏入大学,各式各样的衝击铺天蓋地而来。首先是同学多了(尤其是女同学),而且都来自不同中学不同背景,上课时都在百多人的大lecture hall。社交圈子一下子扩大了。
然后是校园更自由了,不用穿校服,上课时间少了,在校内空閒的时间很多。自然有多余时间接觸新鲜的事物。
跟着便是各式各样的学生活动了。和中学时主要是兴趣娱乐的活动不同,大学的学生运动有更强的社会感,当时最响的口号是“認中关社”。校囩内有大字報,座谈会,報刊,各种关注小组和走进群眾社区的活动。
我僥幸地獲分派了宿舍,人生第一次离家生活。记得进宿舍的第一天,報到之后便要立即到球场训练。一看之下全无头绪,各人拿着一支尾部套个繩網的竹竿在球场走来走去,傳送一个球狀物体。后来才知道这运动叫做Lacrosse, 我这个运动白痴算是开眼界了。此后在宿舍也有很多新玩意,譬如晚上在房间内关灯講鬼古,半夜坐车一起去吃宵夜,总之宿舍内各种诱惑多,很难静静停下来的。
还有是要達到财政獨立,不再依赖父母金錢上的幫助。政府发的贷款足够支付学费和宿舍费用,那么日常生活费便要幫中学生補習来维持了。最高峰期有四份補習在手,生活费是勉强解决了,但时间分配上挑战性也極高。
由于在中学时也有参与联校活动,进入大学后便更加活跃了。开学不久便参加班会做了康乐秘書(那时我太太是班会主席!),搞了几个相当滿意的活动,也跟理学会的一些幹事混熟了。几个月后我便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组内閣参加了理学会幹事会選舉,並顺利当选。开始了接下来一年的精彩但忙碌的生活。
由于我的職位是副主席,所以可以代表理学会参加港大学生会评议会。评议会是由港大各院舍代表和学生会幹事组成,是港大学生会的最高决策机构。由于议题广泛而且大都是具争议的意识形态问题,再加上议员们都喜欢滔滔不绝,据理力争,所以会议通常是冗长的,甚至日以繼夜,通宵达旦!现在回想起来,当时觉得开会效率低,但出來工作以后才懂珍惜这样的机会。在现实商业世界中,有多少机会可以在无利益衝突,在纯思考性的前题下可以顺所欲言呢!
或许因为我較講求开会效率,会议程序比较熟,所以几个月后评议会主席改選时由于没有候選者,在开会前最后一刻被数名议员关在房间里极力游说下,我被推上评议会主席之位。老实说我只关注会议是否有效率,有沒有按议事规则等等,对很多议题本身我是真的不感兴趣的。
接下来的几个月真的日夜颠倒,对我的成绩不多不少有影响,大一时成绩还算中上,到大二时便开始吃不消了。我也开始認真反思大学生活是否应该專注学术上的追求,还是在关注社会推动学运方面多出一分力?相信这也是当时在校内一个热烈讨论的问题。
几番挣扎之下,终于在大二年末考试前辞去所有職务。
从此只做两件事:拍拖和念書!开始了我在大学的平淡期。
平静的生活下开始急起直追落后了的课程进度,大二的成绩还算不錯。我当时選的科目都是物理系的,是班内少数的“纯物理”生。
升上大三便要認真计划一下前路了。那时还是满懐信心希望可以做学术研究,成为科学家,或最少可以在科硏领域或相关的机構工作。大三选科时便决意迭些高难度的,而且也大胆参加了一个值两个学分的project 。
但理想帰理想,总得要面对现实的。高难度的学科实在太深奥了。我还记得当时有个学科叫Quantum Physics, 每次上课只有坐前排的两三个同学听得懂教授说什么的,还可以偶尔問問题和讨论。最后变成教授只跟几个学生的互动,其他人像佈景板一样。上完整个课程,好像只记得几个符号,考试时三个小时的时间只用了半个小时便將我懂的东西全寫出来了,其余时间在发呆和睡觉。
Project 的打击更沉重。具体已经忘记了,但那个实验好像要求在真空的管道中,一束电流經过磁場,在管道尽头收集数据,然后推算出一个物理常数。但我花了差不多大半年时间也做不到一个理想的真空環境,最后一个可靠的数据都拿不到。在遞交報告时只能重申一次理論,然后列舉几个实验失败的原因罷了。幸好教授手下留情,还是给了一个C级。但之后也沒有面目面对这个師傅了!
在連番打击下,开始懷疑我是不是搞科研的材料。学术水平明显達不到那个層次,也意识到做科学硏究真是不简单的,我们看到的科学研究成就,背后是有多少个寒暑的努力,又有多少次失败的血汗和辛酸!
三年过去了,最后成绩也不错,拿了个二级甲榮譽,也算对自己有个交待!
毕业后前路怎么样?不做科研可以做什么呢?那时真是徬徨了一陣子。最后在放开心情,什么工作都嘗试之下幸运地进入了狮子银行,闯进了全新的领域!
下周在学霸之路 - 專业篇会講述从一个纯物理毕业生轉型到财务,会计,投资專业的歴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