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之后,各国联合召开巴黎和会。然而所谓会议,不过是为英美法意四国主导瓜分德国利益扯了块遮羞布而已。彼时,四国之心昭然若揭,而待宰的德国亦心知肚明。
那么,为什么德国明知如此还要来参加此次会议呢?为什么要接受如同战败一样所签订的条约呢?首先,我们先看会议内容:
1.十四天内德军撤出在这次战争中占领的地区
2.德国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不得超过十万人
3.交出各种武器
4.德国交出七点一四亿美元的战争赔款
总的来说,德国失去了三分之一的领土,十分之一的人口
举行巴黎和会之前,德国战线尚未全面崩溃。士兵们仍然在顽强的抵抗联军的进攻,而久战不能停的联军士兵其实也没有打战的心思。但是德军的最高统帅部做出的估计是,德军已经处在岌岌可危的状态,战线随时可能会崩溃。根据《镜厅-巴黎和会的内幕》中所写,德军最高统帅部司令统计,在西线战场上,德国被迫将预备部队拆成各个小队使用,因为需要支援的地方太多,预备部队已经用完。所以他们频频催促外交代表,尽快与联军达成停战协议。但此时,德国内部却出现了巨变。巴黎和会上作为德方出席的埃茨贝格,那么当时发起战争的威廉皇帝呢?
他被强制退位,并且由艾伯特——一名资本主义代表者临时接任了德国的主导权。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争取美国总统威尔逊-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支持。因为当时美国可以说并没有过多的参与这场战争,他也清楚自己在这场战争中可以得到的利益很少,所以提出各种理想的条约,例如十四点原则。把自己置于道德的高处,提出保护小国的利益,使得美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大幅提升。但实际上,美国并没有因为德国的制度改变给予过多的支持。并且,德国由于匆匆忙忙实施了过渡,政府机构不稳,但是国内上下充满了厌战情绪,社会主义者蠢蠢欲动,在一天之内,威廉港的下层水兵成立了政治委员会,接管了海军基地,慕尼黑成立工人委员会,要求成立人民共和国,连士兵也加入了游行示威,许多城市工兵委员会都把自己当成地方政权取代政府。而在国外,同盟国的各个盟友纷纷投降联军,匈牙利在索菲亚对美国说,他们准备无条件解除所有武装,交出一切交通工具,并且同意协约国在今后的军事行动中使用它的领土和铁路。奥地利在巴黎和会之前也已经决定像协约国投降。内忧外患之下,德国过渡政府不得不接受这一严厉的条约。
但是,换个角度想,中国古代说乘胜要追击,当然四大巨头对德国的剥削已然是十分的苛刻,但是说来,为什么没有更加的过分一点呢?为什么不提出那种可以让德国在五十年内无法发展的严厉条约呢?那样会不会就不会造成二十年后开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呢?当然如果能拿更多的好处谁不想要呢?当时制约四大巨头进一步剥削德国的主要因素有:
1. 德国当时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1914年德国有五分之一的人口投入战争或从事与战争有关的服务行业,战争结束后有三分之一的德国成年男子战死疆场残疾或因受伤丧失行为能力。在战前,许多德国人过着优裕的生活,战后却变成萝卜冬天……商业萎缩,通货膨胀,还没到战争结束,德国就已债台高筑。国内粮食小麦价格在1919到1920年期间,暴跌40%,,国民厌战情绪严重。但如果条件再严苛一点,不免德国会不愿再进行退让,使得战争持续下去,那么结果不可预计。那时战争已经持续四年,战局依然处于僵持,联军并未取得多大的优势,战线依然被遏制于莱茵河后面。
2.各个国家国内的左翼分子和社会主义分子都反对对德国的过度剥削,考虑到国家内部的反对声音太大,不得不退让。
3.再过度紧逼,可能使德国发生革命,变为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四大巨头所不愿看到的。
4.四大巨头看似联合,但是实质面和心不和,谁都不想因为对方在德国得到的利益太多而成为新的霸主。例如英国想要得到德国的一块钢铁场地,得到这块地,英国可以大力发展自己的工业。但是这一条例被法国否定,结果,这块地留给了德国。
“
所以,德国在内外困的情况下,被迫接受了严厉的《凡尔赛条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