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弟弟在台阶上玩耍的时候被一个小妹妹抢位,弟弟有些生气,用手把小妹妹拉下来,那个力度是对小妹妹没有伤害的,却被他妈妈指责,这已经是第二次被我看见她因为弟弟与她女儿的互动去指责弟弟了,当时我有些不满,但是没有出声!
像上次一样,我先去体会她为了保护女儿的急切心情,然后,我体会自己的不满,我也一样希望弟弟被温柔对待,可是,我能通过改变那个妈妈的行为让弟弟感受到被体贴吗?貌似不能,她平日与她女儿的互动中都是忽略女儿感受的模式。
那我自己能做些什么,有利于弟弟的成长呢?再看一眼弟弟,好像刚才被指责那件事情对他没有多大影响,于是,我放松了一些。
但是,我好像自己内心有个坎没有过去,为什么?是因为没帮到弟弟感受到来自那位妈妈的体贴?还是因为被指责,觉得弟弟受到了伤害,希望保护弟弟免受伤害?
回到家,重新翻看《非暴力沟通》里的一段话:是什么赋予我们力量,使我们在最恶劣的情况下,也能关爱生命?给我启发的是像艾提•海勒申那样的人。即使被关押在德国人惨无人道的集中营,她依然一片柔情。在日记中,她写道:“我不会轻易害怕,那不是我勇敢,而是我知道,他们也是人,我必须用心理解他们的行为。”
于是,我再去细细体会那位妈妈当时的愤怒,她把女儿放在了受害者的位置,于是开始奋起还击,同时,她这样却给孩子示范了在冲突面前需要紧张,需要愤怒的模式。在这样的受害者心态下,孩子学到的,也是在冲突面前愤怒地指责,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而我呢?我当时内心不满,也是把弟弟摆在了受害者位置。那么,因为我当时没有回击,所以内心还有一点沮丧,无奈。
那么,我怎样才能给弟弟的成长提供帮助吗?我像她那样,遇到冲突就很激动,很紧张,很愤怒地回击,能给弟弟的成长提供帮助,保护他在冲突面前免受伤害吗?不能!那样,弟弟学会的,也将是激动地应对冲突,愤怒地指责他人。
而真正能帮到弟弟成长的,是示范给他在冲突面前镇定,从容的寻找满足双方需要的策略的模式!
想到这里,我庆幸自己昨晚在冲突那一刻刻意保持沉默,充当了“一只镇定的小鸡”!给弟弟示范了在冲突面前镇定,从容的状态。同时,内心的沮丧也没有了,不满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对那位妈妈的怜悯,对她女儿的未来的担忧。
再想起身边很多案例,愤怒指责的当下,都是把自己放在了受害者位置,觉得自己受到了攻击,受到了伤害,需要开始自我保护!而这种愤怒指责仅仅只是宣泄了自己内心的无助,同时却还阻碍了与对方的情意相通,引起了对方的敌意,紧张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与满足内心真正需要的目的南辕北辙,真的是得不偿失!
冲突到来时,从受害者心态中走出来,把自己变成一只“镇定的小鸡”,积极寻找满足双方需要的策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