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注:别从侄勤落第归。
勤,郭本作劝。【鹤注】据史:十三载秋八月,上御勤政楼,试四科制举人。前此十二载秋七月,诏天下举人,不得乡贡,须补国子学生,然后贡举。诗云“春光淡荡秦东亭”,当是天宝十四载春,在长安作。
陆机二十作文赋,汝更少年能缀文。总角草书又神速,世上儿子徒纷纷。
骅骝作驹已汗血,鸷鸟举翮连青云。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只今年才十六七,射策君门期第一。旧穿杨叶真自知,暂蹷霜蹄未为失。
偶然擢秀非难取,会是排风有毛质。汝身已见唾成珠,汝伯何由发如漆。
春光潭沱秦东亭,渚蒲牙白水荇青。风吹客衣日杲杲,树搅离思花冥冥。
酒尽沙头双玉瓶,众宾皆醉我独醒。乃知贫贱别更苦,吞声踯躅涕泪零。
(一)
陆机二十作文赋[一],汝更少年能缀文[二]。
总角草书又神速[三],世上儿子徒纷纷[四]。
骅骝作驹已汗血[五],鸷鸟举翮连青云[六]。
词源倒流三峡水[七],笔阵独扫千人军[八]。
九曲奔流笔记:
第一部分赞其才气,喜七八两句,有力。文思不绝,三峡倒流;笔力无穷,千军独扫。
原书释义:
先赞勤才美。上二称文章,次二称书法。骅驹鸷翮,言少负奇气。倒三峡,谓文势浩瀚。扫千军,谓草字纵横。
[一]臧荣绪晋书:陆机少袭父兵为牙门将军,年二十而吴灭。退临旧里,与弟云勤学。机妙解情理,心识文体,故作文赋。
[二]汉书赞:自孔子之后,缀文之士众矣。
[三]诗:“总角丱兮。”三十国春秋:封秀,总角知名。后汉张芝好草书,见二卷。赵曰:草书以迟为功,所谓“匆匆不及草书”是也,以速为神,所谓“一笔变化书”是也。
[四]庄子:“儿子动不知所为。”鲍照诗:“纷纷徒满目。”
[五]骅骝,周穆王八骏之一。驹,小马。汗血,见二卷。
[六]孔融荐祢衡表:“得凡鸟百,不如得鸷鸟一。”楚辞:“冠青云之崔嵬。”
[七]隋书·艺文传:“笔有余力,词无竭源。”海赋:“吹涝则百川倒流。”梁元帝檄侯景:“按剑而叱,江水为之倒流。”益州记:明月峡、巫山峡、广济峡,谓之三峡。
[八]法书: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纸者阵也,笔者刀矟也,墨者鍪甲也,砚者城池也,本领者将军也,心意者副将也。”
(二)
只今年才十六七,射策君门期第一[一]。
旧穿杨叶真自知[二],暂蹷霜蹄未为失[三]。
偶然擢秀非难取[四],会是排风有毛质[五]。
汝身已见唾成珠[六],汝伯何由发如漆[七]。
九曲奔流笔记:
蹷(jué):跌倒,比喻失败或挫折。
第二部分进行落第开导。一二句赞其有志不在年高,三句赞其本领高强(这里指写作的本领),四句阐释“失败乃成功之母”,五六句说登第并非难事。七八句写年少有为,发如漆、唾成珠,老杜好羡慕呀。
原书释义:
次慰勤下第。上是叙平日,此乃叙其临试。穿杨,言命中之技。蹶蹄,应骅骝,惜其不遇也。擢秀,言识拔有时。排风,应鸷鸟,望其终达也。唾成珠,矢口成章。发如漆,青年莫返矣。
[一]姜宸英曰:西汉岁课士,有对策、射策。颜师古注:“射策者,为难问疑义,书之于策,量其大小,署为甲乙之科,列而置之,不使彰显,有欲射者,取而择之,以知优劣。对策者,显问以经义,令各对之,而观其文词定高下也。”按:董仲舒以对策为江都相,萧望之以射策甲科为郎,是矣。后汉刘淑,五府辟不就,帝令舆诣京师,不得已而对策第一。射策之射,音石,见文心雕龙,注详二十五卷。
[二]战国策:楚有养由基者,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三]圣主得贤臣颂:“过都越国,蹷如历块。”霜蹄,见前。
[四]晋书·文苑传:“擢秀士林。”
[五]鲍照与妹书:“浴雨排风,吹涝弄翮。”舞鹤赋:“烟交雾凝,若无毛质。”
[六]庄子:“子见夫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赵壹诗:“咳唾自成珠。”
[七]陈书:张丽华,发长七尺,鬒黑如漆,光泽可鉴。
(三)
春光潭沱秦东亭[一],渚蒲牙白水荇青[二]。
风吹客衣日杲杲[三],树搅离思花冥冥[四]。
酒尽沙头双玉瓶[五],众宾皆醉我独醒[六]。
乃知贫贱别更苦,吞声踯躅涕泪零[七]。
九曲奔流笔记:
杲杲(găo ):明亮貌。
第三部分叙离别。前四句起兴,五六句叙饯别之宴,七八句表达不愿离别之念。
原书释义:
末叙别时景事,情溢言表。东亭饯别,蒲荇方新,客衣离思,勤将去矣。皆醉独醒,公不忍别也。此章三段,各八句。
[一]富嘉谟明水篇:“阳春二月朝始暾,春光潭沱度于门。”江赋:“随风猗萎,与波潭沱。”何氏曰:潭沱,即淡荡也。选注:潭沱,逐波动貌。今从何说。何氏曰:秦东亭,京城门外送别,多于此处。
[二]梁简文帝诗:“渚蒲变新节。”诗:“参差荇菜。”
[三]庾信赋:“山月没,客衣单。”诗:“杲杲日出。”
[四]陈子高诗:“花片搅春心。”楚辞:“深林杳以冥冥。”注:“冥冥,草木茂盛也。”潘岳诗:“何以叙离思。”
[五]庾信春赋:“沙头渡水人。”
[六]晋书·徐邈传:“众宾沉湎引满。”屈原渔父篇:“众人皆醉我独醒。”
[七]鲍照诗:“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古诗:“泣涕零如雨。”何氏曰:在鼻曰涕,在眼曰泪。吞声,声哽咽也。踯躅,行不进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