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了解到多个意向与单个意向的异同,n个意象构成一个意境,从意象本身的特点推出诗歌表达的情感与内涵。
首先,我认为意象的选用在于写作背景,如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它是1919年的作品,诗人正处于“五四运动”时期。联系“五四运动”,诗人对力的描写正是要表达破坏旧社会,建立新社会。通过了解背景,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诗歌的情感。
其次,我觉得意境的构成与意象的选用有很大联系,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它由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万类构成一幅生机、绚丽、气势壮阔的意境,所有的一项都有目的的,意向的构成有利于我们了解诗歌的内涵。
接着,我认为写作方法是一项实用最重要的环节,如闻一多的《红烛》,它虽然没有多个意象构成的意境丰富,但,用对话、反复、拟人的手法将红烛为人牺牲的品质展现出来,还运用了矛盾的手法,因为红烛的蜡为燃烧提供了条件,要烧蜡成灰才能放光出,表达出诗人要牺牲自己唤醒他人。此外《红烛》选用的意象赋予了现代意义,红柱是古典意象与时代意义的结合,这启示我们在意象选用上可以将古典意象赋予新的意义。
通过学习意象的使用,我对诗人想表达的情感有更深的理解,意象能推出情感,了解时代背景,能明白为什么诗人选用的意象能恰到好处,我也能思考如何使用意象完成更好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