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地方特产,每一个有着家乡情结的人都能给你娓娓道来,一边说一边回味。作为一个湖南人,人们想到的第一个地方特色,必定是一个“辣”字,凡是美食,就一定跟辣脱不了干系,然后“辣”是所有湘菜的灵魂,这个灵魂里面的主人,可以是任何食物,比如豆干,鱼头,鸡爪,红烧肉,小炒肉,甚至是羊汤,排骨汤等等。
在众多的美食里面,有一道菜(不算菜,姑且这么叫吧),是我从南到北,从北到南,必定要大力推崇的,那就是家乡的米粉。
小时候的米粉,1块5毛钱1碗,早晨的街上,买菜的,卖菜的,磨刀的,补锅的,人声鼎沸。而米粉店往往是最热闹的,一张诺大的案板,摆满了放了酱油,葱花等基础调味品的头碗,只需你一声令下,老板娘一只手麻溜地从一只水桶里捞出2两细长的米粉,一只手利索地掐断,迅速放到沸腾的锅里面烫一下,只需10秒,便能出锅,老板娘把烫熟了的米粉一把甩到案板上排着队的头碗里面,再从一口飘着肉沫的锅里轻轻地舀出来一勺带汤的肉沫淋到米粉上,食客便自觉端起来走到泡菜台上,自助加码。
说到加码,可算是自古以来,除了衡阳别无他地有这么大方豪气的吃法。泡菜台足足4平米左右,上面用洗脸盆大小的盆子(实际上确实是洗脸盆)装了足足有七八种菜品,有海带丝,白菜帮子,土豆丝,萝卜丁,辣椒酱,生姜丝,酸豆角,豆腐乳等等各色配菜,关键是,任意吃,不需要有任何的负担,也没有人监督你是不是要的太多了,你还可以随时不限次数地加菜!
当你端起多得要溢出来汤汁的米粉走到桌边,你无需嫌弃泛着油光的桌面,你从桌子中央的筷筒里面抽出一双一次性筷子,虽然没有任何包装,赤裸裸的一双,还是粘合在一起的,你无需嫌弃,尽管双手一掰,筷子分成了2根,你简单的用左右手各拿一根,交叉摩擦一下灰尘,便急不可待地要品尝第一口米粉了。哇,香糯丝滑,根根分明,你来不及细嚼慢咽便下嘴第二口,到了第三口,你忍不住要端起碗来喝一口带着肉沫的汤。哇,滚烫的汤,从口腔流到喉咙,再到胃里,就像幸福从地面升腾到头顶的感觉一般。汤是老板娘从昨天晚上就开始熬了,用的是一点都不掺假的筒子骨,出来的汤是奶白奶白的,配上米粉和配菜,味道是绝佳的。
当你吃到第三口的时候,一定要夹带着配菜一起吃,配菜的辣,脆,爽,与米粉的软糯相互配合,给你提供了极致的舌尖体验。突然,你想起,怎么没配一根油条呢。油条是老板一边和面,一边下锅,忙得不可开交炸出来的,炸好一根就放在油锅上方的篮子里,每一根油条都冒着热气,底下还滴着金黄的菜籽油。你大喊一声,老板,来跟油条。你以为老板会给你送上桌吗?那你就错了,你只能自己用筷子去篮子里夹起来一根就是。老板是怎么练就的过目不忘,记账在心的功力,是我至今都好奇的一件事情。
油条,一定要放在汤里面,经过汤汁的浸润后马上夹起来,咬上一口,既酥脆又多汁,美妙绝伦!彼此,你已经满头大汗,你一边擦汗,一边毫无怨言地继续美滋滋地享用它,待你吃完最后一口米粉,你连汤带渣一口端掉。丢下这个碗,你打了一个嗝,心满意足地把1块5毛钱扔进了老板的收钱篮子里,顺带叫上一声老板:给钱了哦。
长大离家后,每次回家,必定心心念念要去吃米粉,街上的米粉店早已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是味道始终还是那个味道,泡菜还是用脸盆装着的,足足有七八种,任由你吃,没有人监督,一样是用筒子骨熬制的奶白奶白的汤,一样是老板炸油条,老板娘烫米粉,吃的程序还是一样的第一口吃米粉,第二口吃米粉,第三口喝汤,第四口就着配菜,然后加一根油条。看似是一种商业模式,简单又朴素,但是却让无数的家乡人民钟情于它,让无数在外的游子思念着他,它其实变成了是一种家乡文化,在清晨的街道上米饭店忙碌着的食客和老板娘与东升的日头呼应着,成为家乡永不磨灭的风景。
所以,去湖南,记得来一碗衡阳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