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的妈妈,几年前被人忽悠,买了几万元钱的保健品堆在家里。自那时起,这个朋友就开始限制她妈妈的出行和交友。
有了微信后,她每天都要检查一遍她妈妈的朋友圈和聊天记录,不时替她屏蔽朋友圈的一些人。
后来发展到干脆不让她妈妈使用任何社交软件,最后一劳永逸,把她妈妈的智能手机,换成了那种只能打电话的老人机。
除此之外,她不再相信她妈妈的眼光,从而不让她自己逛街。这个朋友会把家里大大小小的东西全部买好,她在家屯了够用一整年的的洗漱用品和化妆品。
她妈妈偶有意见,她会口口声声说:妈妈我是为你好。
❤
可能在很多时候,我们自己的意愿,并没有被尊重。这种意愿,不仅仅指的是在一些特定的时间我需要什么,还应该包括我选择的权利,就是对于所给与的东西有选择接受或不接受的权利。
我朋友这种,明显是过度付出,她急切地想让对方全盘接受自己的给予。而一旦这种给予被拒绝,过度付出的人,就会愤而指责对方“不识好人心”。
当对方提出不同意见的时候,他就会以“我懂得比你多,听我的准没错”,从而拒绝他人提出的异议。
最典型的是,这种人经常是用一句粗暴的“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来逼迫对方接受。但很可能这种行为,更多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对方。
❤
在这种状态下,朋友和她妈妈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双方不但找不到明确的日常相处模式,在心理上,也都越来越没有安全感。
她妈妈最近开始经常不停抱怨,说她太唠叨,说她束缚了她的自由。
朋友说经常晚上吃完饭,她一摆出想谈心的架势,她妈妈就跑出去锻炼,拒绝任何长篇大论。
有一回,她妈妈在电话里跟她说,好怀念你在我怀里撒娇的时候,可是你现怎么变得这么烦人了。妈妈真的不是不想和你说话,只是烦你每次和我说话,都是说教的口吻。你是不是觉得妈妈没有能力好好生活,是不是觉得妈妈一出门,就会被人骗走银行卡。。。
❤
事实上,整个过程,只是付出的那一方的“自我满足”,他认为只有自己,才是唯一一个会能把事情做“对”的人;自己所提供的帮助,是基于自己多年的经验,是过来人的忠告,对方理应感激自己,照着自己说的去做;他们禁止他人对自己的给予持有不同意见。
更进一步,他们还会通过不断地付出和给予,来试图控制对方,或对其进行情感上的勒索。我们经常听到的“我为你付出/牺牲了那么多,你难道不应该听我的吗?”实际上就是一种情感勒索。
如果和一个过度付出的人长期相处,你会发现,他们还非常挑剔。在他们眼里,没有自己参与或付出的事情,就总是有缺憾的。即使看上去很完美,他们也会从中找出一些瑕疵。
❤
过度付出还会助长对方对你的依赖。你辛苦地为对方操办一切,可能已经强化了他的依赖性与无助感。在被别人长期指指点点下,对方可能会把你当做解决问题的可靠途径,甚至是唯一途径。
这样就剥夺了对方自我提升与成长的机会。你的“庇护”,也许是一种对不良行为的纵容,会催生他们的习得性无助,会让对方无法学会真正为自己负起责任。
虽然我们偶尔并不那么想要独立,虽然我们偶尔会想要回避承担自己人生的责任,但唯有通过独立,我们才能感受到一种真实的安全感,才能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起相应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