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和贪嗔痴——读《次第花开》有感

酒文化是中国传承千年的文化,我也爱酒。

但我的爱酒又似乎和常人不太一样。

我不喜欢酒桌应酬,觉得太嘈杂,而喜欢独酌,喜欢静静地想些事情。

我想这应该和我从小的爱好有关吧。

我从小喜欢人文历史,每当读到那些“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词句就会拍案叫绝——读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不禁抚掌击节,读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不禁心驰神往;读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心中又会涌起一种怅然。。。

后来我才知道,以前的这些大文豪,有很多都是“酒鬼”,很多优美的作品都是在醉酒后即兴创作的,最著名的酒鬼莫过于李太白了。

王羲之写兰亭序也是如此,第二天再想复刻,却怎么也找不到感觉了。

近代我最喜欢的武侠小说家古龙也是如此。

我说这些并不是要说喝酒有多好,也不是说文学创作就一定离不开酒。比如古龙先生就是因为酗酒而英年早逝。

我只想剖析自己爱酒的始因。

酒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助兴,用不好败兴。

人也是感性和理性共存的生命体。

理性大于感性的人自不用说,酒对他来说,只是一种工具,自然会克制得很好,但感性大于理性的人往往就会贪杯。

而我这样感性特别强的人,特别苦恼,酒能给我带来多少快乐,也必定会带给我多少痛苦。

因为,在文学艺术设计等创作上,酒会带来灵感,但往往也会唤醒在人情世故上平时被理性压制的贪嗔痴。

比如,前几天我对同事无来由的愤怒,非常抱歉给大家带来困扰了。

我看了无数的心灵鸡汤,请教了无数的良师益友,但似乎都只能治标不治本。

因为我知道酒并不是根源,而是诱因;不清除自己心里的贪嗔痴,最终还是会被酒或其他的诱因而唤醒。

就比如我平时宁静时任何事都做得不错,但每次因酒召唤出的贪嗔痴都会让我心情跌入谷底,陷入无尽的自责,然后再调整心情,重新上路,开始新一轮的循环,无穷无尽。。。

我甚至有点死心了。

终于,有两件事让我看到了曙光。

一是重新拿起了笔,加入了岚蕴书社,二是我读到了上师希阿荣博堪布的书。

前者让我有了一个渠道可以把内心的话抒发出来。

就比如我现在写文章,并不是向大家来灌输心灵鸡汤,因为我自己也是一个初行者。我只想记录自己修行前后,修行之路的点点滴滴,所以我不怕向大家展示我“不好”的那一面。

而后者解答了我一个几十年都想不通的问题。

对于心中那个不好的“我”,我以前所听到的要么是斗争,要么是共存,而上师一句话,如同当头棒喝——根本就无我,何来斗争共存一说?

要想清除自己心里的“贪嗔痴”三毒,只有按照正确的方法修行——从认识“无常”“无我”到培养出自己的“出离心”乃至“菩提心”,每一步都是有顺序的。

而我以前搞错了方法,总想着看一本书或者听一席话,就可以一朝顿悟,拥有菩提心,那无疑是荒谬的。

我现在依着上师的方法,已经初知了无常和无我,也在训练自己向培养出离心的方向走去。

修行的路上,充满坎坷,在上师的加持下,在家人朋友的陪伴下,我不一定能到达上师所说的彼岸,但坚持走下去总是没错的,总也会到达自己的彼岸。

在此也向周围因我的贪嗔痴造成过痛苦的家人朋友们说一句抱歉,以后这样的“机会”我相信会越来越少。

愿我们都能次第花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