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元日后,开始走亲访友,互送礼品,以庆新年。年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 欢度春节 喜庆气氛。此时,正值“立春”前后,要举行盛大的迎春仪式,鞭牛迎春,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各种社火活动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贴春联和门神 祭灶 蒸花馍 写春联 吃灶糖 扫尘 置天地桌 吃年夜饭 守岁 接神 踩祟 接财神 开门炮仗 拜年 占岁 饮屠苏酒 聚财 祭财神(北方) 烧门神纸  谷子生日 小年朝 贴“赤口” “送年” 送穷 开市 “熏天” 吃七宝羹  送火神 元宵节。
腊月二十三 祭灶:
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祭灶,是一项在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腊月二十四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腊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腊月三十除夕 贴门神、贴春联、守岁、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
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腊月二十三之祭灶 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 祭灶,在我国民间流传极广。旧时...
    水柠檬5阅读 451评论 0 1
  • 福字倒贴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
    夜蚺阅读 10,371评论 1 10
  • 今天是大年初一,今天就写一点很春节相关的文章吧。来看看我们春节的一些习俗吧! 放鞭炮、包饺子、守夜(一般都是12点...
    我是胖少阅读 346评论 0 0
  • 1 吴昕,耳熟能详的名字,然而,十年的耳熟能详,也很难换我们对她一次用心的关注。 出道十年,有人说吴昕成熟了,长大...
    Anitaanina阅读 5,684评论 37 173
  • 生活就是在未知中前行,而在2016年与2017年交替的这些日子里,我和我的家人踏上了一段充满未知、时时反转的道路。...
    燕子麻麻阅读 4,13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