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天儿子进入三年级,开学第一天,我就不在家,应该说开学第一个月我只有三天在家陪他。
那个9月,我第一次因为执着目标,因为实在向往去新加坡游学,因为下了个决心,所以我选择日以继夜,披星戴月在外地坚守目标一个月。结果当然是我做到了.
但当我回到家听孩子爸告诉我,这几次孩子考试一次比一次差,70分,再到60分,一个比一个低的分数,直到前两周我亲自去接他放学。他淡定地丢了个50分给我时,那种感觉就像个小炸弹一样砸在我的脑袋上。要知道他一二年级我们虽然很少管他的成绩,但好歹都是90分左右,再不济也有80来分。
本来,以前在孩子教育上,我是比较淡定和笃定的。
本来,我们对孩子成绩也看得淡。80分左右,就行了呀。所谓教育,我觉得不是把一个人的内心,真正引导出来,帮助他成长成自己的样子吗。
本来,我觉得身教重于言教,父母努力更重要,孩子也希望有闪光的父母。我管不了他爸,但我自己一直很努力呀,不仅努力工作,还努力学习,努力成长,且十分享受学习成长的过程。
本来,我觉得孩子就是要抓大放下。抓大的方向就行,比如健康的习惯,早睡早起,爱运动,不挑食;比如有梦想有好的阅读习惯。比如可以玩游戏只要能控制好时间等等。
本来,我觉得这些方面,孩子都做的不错。饭吃得好,觉睡得早,也活泼,动时若脱兔,静时能每天安安心心看一小时左右的课外书,一套书20多本,每一本可以反复看4遍-6遍。
咋到三年级,这成绩降的如此厉害。本来觉,三年级吗,又换老师又搬学校,可能一两次考差而已,结果,妈呀,前一周又来了个不及格,考得更瘆人,49分。而且他还满不在乎又迫不及待地告诉我:“爸,妈,又考得很差。”
他爸当场气得决定以后不送他上下学。
我没那么冲动。再次认真看了这次考卷,是语文,作文是题目自拟,30分。他就自拟了一个题目:爱。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一个字都没写。
然后我给老师打电话,了解到他上课也还算认真, 就是作业经常不完成。哪科作业都不会全部完成。
通过前几次认真和儿子的沟通,我开始陷入反思中。
儿子绝对是个正常聪明的儿子
我辅导他作业,他多读几遍题目就立马知道做了,我再让他把错题再做一遍,他就冷不丁地问我什么是“超新星”,“什么东西比地球的引力更大?”“妈妈,你看过格列佛游记吗?”还有就是扭来扭去。有时动个不停。如果不是因为我大学学了5年医学,又在医院工作过几年,我都会觉得儿子是不是有多动症。
当然根据我的专业,他肯定不是。
他就是很正常的好动。
我们却希望8岁的男孩子能认认真真端端正正坐上1小时在那学习。还对比一下别人家的小孩就怎么可以做到。
所以我是不是应该坦然接纳他每一个阶段的表现。放下此刻的焦虑。把学习自主权还给孩子。他愿意写作业就写,不愿写去选择看课外书也不会影响他的未来呢?
他也完全可以按他的意思造句,写作,为什么非得按我们认为的去写呢?
昨天他有个作业是给一鸣惊人造句。他是这样写的:我的小鸟成年后一定一鸣惊人.
我当时就觉得很别扭内心很成人,一心想让他改写另一个我认为的纯真句子。结果他不愿意,觉得他的没毛病。
今天想来,他确实没毛病,小的时候在奶奶家确实捡了一只小小鸟养过,谁说那只小小鸟长大后一开口不会一鸣惊人呢?
还有昨天他发下来的一篇作文,老师给了不错的分。我认真看了下,有一段发现写得不错:我最喜欢校园一楼的花圃。那里有高大,挺拔的樟树,还有龙舌兰,非洲茉莉,细叶榕,红桎木,红桎木现在开得很热烈,骄艳。还有桂花树,虽然桂花树没有樟树那么挺拔,也没有红桎花那么娇艳,但它开的花很香呀。风一吹,整个校园都香气扑鼻,让人 心旷神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