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世界就变成微笑不代表开心,眼泪不代表忧伤,甚至说出口的话也不表示它原本的意思。于是,我们都成为了“口是心非”、“表里不一”的成年人。
(一)
第一次听到“你和想象中的不一样”,是我大学时偶遇一个高中学妹,我们是在网上认识的,时间不算长,但聊了很多话题。
之后我们约了一面。
她说,学姐,你和想象中的不太一样。
我好奇,我就是我,怎么又不一样了?
她说,我们相识之前就在学校里听说过你,是雷厉风行,呼风唤雨的大人物,后来,网上读了你的文章,又觉得你应该是个温柔细腻的小女人,现在见面,反而没有了之前那些看法了。
我问她,那你觉得现在的我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她想了很久,说,不知道怎么来形容,好像就是个谨慎的人吧,话少多了,没有网上活泼。
我微笑了,尴尬而不失礼貌。
因为我知道,我就是个跟不熟悉的人见了面,会话很少的人,因为面谈不像网上聊天,可以选择删除不恰当的言辞,发送最佳答案。
那天,我们也像网上一样聊了很久,但只是她问我答,解开她心中留存很久的留言。
分别时她问我,到底哪个才是你呢?
我不知道。
在传说中的我可以呼风唤雨,穿梭在各个办公室,好像没有什么问题是我解决不了的。其实我只是想忙起来,掩盖自己不受大家欢迎的事实。
每天记录各种琐碎的事,整理着大大小小的文件夹,参加各类比赛即使不能取得名次……“黑脸包公”可能是大家印象中最适合我的代名词了。
后来,在无人问津的网站上记录我的一些闲言碎语,编造各类小故事抒发自己内心的不痛快和愁思,学妹看了说我心思细腻,其实只是我在生活中不敢说的,不敢想的,不敢做的,依靠文字释放情绪而已。
至于我究竟是什么样的,可能连我自己都不知道吧。
(二)
我以为只有我是“口是心非”的人,后来认识了更多的人之后才发现,身边大多数成年人都是“和想象中的不一样”。
大余是我们的大学同学,也是我最想说“对不起,你和想象中的不一样”的人。
认识她是通过电话。
她的声音很温柔,语速适中,用词礼貌。
“你好,我是余某某,请问你是xxx吗?……是这样的,我们有……好的……稍等一下,我联系好了再会电话给您。”
不得不说,大余是我认识的人里面最有礼貌的,她谨言慎行,礼貌待人。见面之后也果然逃不了这样的词。
微笑时露出标准的八颗牙,接物时微弯身躯双手迎上,吃饭时会照顾到每个人,找话题不让别人尴尬。
如果说电话里的她是专业客服,现实中的她就像随时待命的空姐。
再后来,我们熟悉了,她终于卸下了自己的伪装,成为一个真正的活人。
她也会在饭桌上跟大家开玩笑,也会生气时气到翻白眼,也会喝上两杯啤酒消愁,啃上几个鸡爪解馋。
我从来没有跟她说过“你和想象中的不一样”,但是这就是真性情才会出现的差距。她也会接到陌生人的电话继续她的“客服式”对话,我们也没有因为她的“表里不一”而感到奇怪,因为我们都是这类人了,面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应对方式。
(三)
再后来,我认识了一个染着绿头发的个性女孩小丹。她喜欢染头发,却不喜欢纹身;她喜欢摇滚,手机里却都是抒情歌;她喜欢和人聊天但却从来不交心。
第一次见面时我们就成为无话不谈的伙伴,可以聊八卦,谈人生,也可以吹捧彼此。
她是个奇人,年纪轻轻确驰骋江湖多年。酒桌上一个人干掉六七个大男人,劝酒游戏信手拈来,江湖行话更是精通。
也可以说走就走,带上两三个朋友就出发自驾川藏线,半夜爬山只为了看日出,甚至走到哪儿都学习当地方言,操着标准的地方话和小摊贩讨价还价。
但我们谁都不知道她年纪多大,家在哪儿,结婚与否,什么工作。只知道她是个性格开朗,玩心泛滥的女生。
有一次我们聊天,她半开玩笑的说自己最喜欢的事儿就是一个人去吃火锅,带上钱和手机及充电器,一坐就是大半天。
原来,她也不是个喜欢热闹的女子,反而喜欢安静的生活,和想象中的大不一样。
我非常喜欢这个个性十足的姑娘,想了解她的世界,走进她的生活,可在我们还没开始真正成为朋友时她就选择继续出发了。
我问她,什么时候走?我去送你。
她说,不用送。
我问,那你下一站要去哪儿?
她说,还没想好呢,走着看吧。
于是,她也没说再见,就莫名其妙的消失在我的世界了。
对她而言,我只是她疯狂人生的一个小小过客,但对我而言,她却成为我想象中最灿烂的烟火。
“对不起,你和想象中的不太一样。”
最近一次听到应该是相亲对象对我的评价吧。
不过,你想象中的我不管是什么样,都不是真正的我,因为我们已经长大,必须学会必要的伪装来保护自己那颗柔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