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言:“惹不起,躲得起。”
人在江湖,你我都需要面临无数的是非以及矛盾。这个时候,懂不懂得化解,就要看我们自身的本事和智慧了。
懂得躲避是非矛盾的人,哪怕混得再差,也都能安安稳稳,至少晚年无忧。
而那些不懂得躲避矛盾的人,哪怕他们有钱有势,能力极强,也都很难安稳到老。至少,会有无数的“人是人非”烦扰着他们。
很喜欢这么一句话:“人前不说好坏,人后不论人非。”
在别人面前,我们千万不能说别人的好坏,只需要做到心知肚明就可以了。而在别人背后,我们只需要保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就好,不议论别人的是非。
尤其是差不多退休的中老年人,更加不能做出“自讨苦吃”的行为。
退休前,真正好命的人,会及时“躲避”这几件事,以防不测。
01
退休前,不能“树敌太多”。
对于为人处世,我们要有一个策略,那就是“化敌为友,切勿树敌”。
如果对方是我们的对手,那我们不妨成为他们的朋友,千万不要跟别人成为敌人。如果对方是我们的朋友,那我们要珍惜这段关系。
对此,很多人都会疑惑,做人只顾自己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避免树敌呢?
多一个敌人,你的是非就会更多。而少一个敌人,你的是非就会更少。有些时候,“是非”都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我们自己惹来的。
少惹事,甚至不惹事,那才是有智慧之人的选择。
关于“树敌”这件事,我们只需要看看刘伯温就可以了。
在刘伯温还未退休前,就得罪了权贵胡惟庸。如此,胡惟庸便一直在朱元璋耳旁吹风,说刘伯温用心不良,甚至还要谋反。这,就给刘伯温后半生的凄惨埋下了伏笔。
连大名鼎鼎的刘伯温都因为“树敌”而倒霉,又何谈是普通人呢?
对于普通人来说,尽量少树敌,哪怕跟对方一拍两散,也不要成为敌人。
02
退休前,不要“多管闲事”。
《增广贤文》有言:“闻事莫说,问事不知,闲事莫管,无事早归。”
听到有什么事儿,我们千万不能说出来。别人问我们一些秘密,我们终究要守口如瓶。对于闲人闲事,我们就别管太多了,没有事儿就早点回家。
其实,在“不管闲事”这件事上,我们要做到“在外不管闲事,在内装作糊涂”。
如果我们依旧在单位工作,对于某些事儿,我们就不要太执着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就可以了。哪怕回到家中,我们也不妨装得糊涂一点。
试想,你总是喜欢管别人的闲事,那你不就连“顺利退休”都做不到吗?
试想,你总是喜欢管儿孙的闲事,那你跟儿孙的关系能好吗?
外人和家人,他们的人性都是相似的。对此,我们就得在“装糊涂”这件事上精明一点,千万不能做出“吃力不讨好”的事儿。
人到中晚年,最大的智慧,便是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03
退休前,不要“执着”过深。
人最忌讳的,便是过分执着。
所谓“一念执着,万事俱灭。一念放开,沧海桑田。”
过分执着,只会让生活变得“阴暗”起来。比如说执着于名利,执着于权势,执着于职位,那你后半生真的幸福吗?
有这么一位处长,59岁那年就得了抑郁症,提前一年就退休回家休养了。
这位处长之所以得了抑郁症,就是因为他过分在乎当下的位置,不想身边的人脉消散一空。想不开的他,也就患了精神疾病了。
人到中年,别计较太多。人到晚年,别过分注重得失。
比如说名利,既然我们要退休了,让名利烟消云散就好,况且我们也带不走。如此,为什么我们要如此执着呢?
执着,看似是好事,可它的尽头,便是偏执。而偏执,恰恰就是一种“有害”的行为,终究会让我们狼狈不堪。
04
退休前,不要有依赖的心理。
在中国社会,父母都有一种观念,那就是“养儿防老”。而这种观念,会让人养成依赖的心理,并不是什么好事。
有道是“靠人人跑,靠树树倒,靠水水流。”
既然谁都靠不住,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没办法,就只能靠自己了。或许,靠自己,才是一个人最大的底气和智慧。
年轻的时候,我们靠自己起家,靠自己养活家庭,哪怕特别艰辛,也坚持了过来。而中年的时候,我们靠自己奋斗,躲避了诸多的风险。
晚年的时候,我们更要坚持“靠自己”的观念,既为儿孙做出榜样,也让自己活得“有尊严”一点。试想,又有谁希望越活越没有尊严呢?
人老了,要成为自尊自强的人。这,并非是不相信儿女,而是我们不想给他们添麻烦,也给自己一个保障。至少,靠自己的生活,会更为潇洒自由。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