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儿第六季《我们出发吧》中公认最凶的爸爸是杨烁没有之一。但是在第九集中,陈小春也因为孩子的原因发飙了,还是杨烁去开导的他。
原来村长让孩子们先把房子里的花生米倒到缸里再出来吃早餐,爸爸们在电视机前观看。
陈小春的儿子嘉士伯和桐桐一组。当村长关上门后,两个孩子开始认真的往缸里倒花生米。这下才发现原因缸破了……
两个孩子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方式。
只见桐桐一直专心认真的想要修好缸,拿着碎片不停的变换位置。
而一旁的嘉士伯,首先想到向摄像机求助,对着摄像机说:“谁可以帮帮我。”
未果,就拍门,对着大门喊着:“村长!村长!”
然后拿着挖花生米的工具去砸门……
电视机前的陈小春脸色渐渐难看,看到这里,他说了句:“像个白痴一样!”
就生气的走了。
其他爸爸们都劝不住他。
然而最后两分钟他没看见,当村长进来时,嘉士伯问他:“村长,你有绳子吗?”
原来,他已经想到办法了,只是想找村长借条绳子。
看完之后,杨烁担心陈小春会对孩子发脾气,就去告诉他嘉士伯最后上想问村长借绳子。而且完美的解决了问题。
“有的孩子会动手解决问题,有的会动脑子,你想要哪个?”杨烁问。
“难道就没有第三种吗?”显然,陈小春还是觉得刚刚儿子的表现太让自己失望了。
小孩子不可以撒谎!
当嘉士伯拿到早餐,兴高采烈的端着回来跟爸爸分享。面里有他最爱的酸豆角。
这时候,爸爸问他:“今天早上,离开这个门,你去哪里了?”
儿子回答:”吃早餐。“
我再问你一次……
“我最后再问你一次!”
其实这一段我前前后后看了不下五次,陈小春问了也有四次。
直到陈小春生气的说:“那花生米是怎么回事?”
但是孩子依然没有回答自己去装花生米了。
忍无可忍的他,起身踢翻了放在椅子上的早餐。
而嘉士伯也忍不住眼泪夺眶而出。
“别哭!小孩子不能撒谎知道吗?”
其实爸爸很爱很爱儿子,但是撒谎是原则性问题。
他担心,儿子五岁就会撒谎,以后长大了还有哪句是真话?
特别是现在为人母,我特别能理解父母的心情。
害怕孩子有什么事没告诉自己,害怕他们小小年纪走了歪路,担心自己没教好。
所以难免急了点,但是出发点是好的。
孩子为什么会撒谎?
这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一件事。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阵子我老是咳嗽,妈妈把家里的糖果都说起来了,和我说好了等我咳嗽好了再吃。
某天早上去爷爷房间叫爷爷起来送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发现爷爷放在桌子旁边的上衣口袋露出了一块钱。
这时候我真的喜出望外,想着我可以买很多糖果了!
第二天发现爷爷还没发现钱少了,我就每天偷偷摸摸拿走爷爷口袋里的一块钱。
大概一周以后,妈妈找到我:“爷爷说最近口袋里总是有钱掉出来。我今天在你抽屉里发现一盒彩色笔,是不是你偷偷拿了爷爷的钱去买的?”
我只是小声的回答了“不是。”
其实心里有很多话要说:这笔是前几天班上同学送的。我是那么爷爷的钱,但是一天只拿一块钱。而且没有买彩色笔,是去买了糖果。因为咳嗽,你们都不让我吃,我已经好久没吃糖果了……
但是这么多的话,在妈妈严厉的眼光下居然说不出口。
我也是第一次发现妈妈这么凶。然后妈妈生气的踹了我一脚,在我肩膀上,好痛好痛!
当时妈妈也是说了这样一句话:“小孩子不能说谎!有什么事情不能和爸爸妈妈说吗?非要偷?”
那天我哭了好久好久,为自己怎么不跟妈妈解释清楚。也为自己为什么要偷偷拿爷爷的钱。还有一点就是:妈妈肯定很生气,我真的做错了!
从那之后,我再没偷偷拿过爷爷的钱了。但是这个委屈也一直埋在我心底。
我想,如果我的孩子第一次撒谎,我一定会好好问清楚。不那么着急,不那么果断。
我也可以理解嘉士伯,为什么不敢告诉爸爸实话。
因为他知道,爸爸一定会责备他:为什么一开始就求助,而不是动脑筋想办法。
他担心爸爸觉得他的表现不够好,所以干脆不说了。
他不知道爸爸已经知道了一切,更不知道爸爸问什么这么生气。
如何教孩子不要撒谎?
其实,小春哥冷静后的做法就很正确。
让孩子知道,父母为什么生气
他跟孩子说:“下次遇到问题要先想办法知道吗?你不是很聪明的吗?”
让孩子知道,爸爸刚刚生气是因为什么?是因为你没有动脑经想办法。
就像邓超的电影《银河守护者》中爸爸对儿子说的:“你要一直想一直想……”
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如实告诉爸爸妈妈
父母希望做你人生道路的导航者,让你少吃点苦,走的更顺畅。变得更优秀。
平时孩子做错事情,不要第一时间就责备或者大声训斥。冷静的找到背后的原因,或者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一起探讨出下次遇到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案。
慢慢的孩子会觉得,爸爸妈妈就像朋友一样可以帮我一起排忧解难。而不是遇事只会生气的老古董。
跟孩子道歉:给孩子心灵造成的伤害,也需要父母来抚慰
嘉士伯表示自己不想吃玉米了,独自搬着椅子坐在门口守着地上被打翻的了面条,一个人伤心。
一旁的爸爸看在眼里,他又去问村长要了一碗面条回来给儿子吃。
当把面端到孩子面前后说了句:“对不起!“
孩子做错事情可以教育,但是一定要及时修补心中的伤口。让孩子记得犯错误本身以及解决办法,而不是父母训斥带来身心的伤害。
育儿即育己。
每一位父母都不是完美的父母,有着原生家庭的伤和性格上的缺陷。
但是遇到孩子之后,我们愿意和孩子一起成长,也许在某些事情的处理上方法不当或者方式过激,事后跟孩子道个歉,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跟孩子一起变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