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主题是:哲学原来就是爱好智慧。有些人问我,说你讲了那么多天的西方哲学,为什么还没有告诉我 “哲学”是什么呢?我们今天就谈一谈哲学是什么。
今日重点1:先思考两个问题
我们先思考两个问题:第一个,你到全世界任何一所图书馆去看,就可以看到编号从“0”开始,请问:编号“1”的是什么呢?就是哲学。你很好奇,问这个哲学为什么排第一呢?因为人间所有的学问分门别类,只有哲学是一个整合性的学问,把各种学问整合起来找到重点,给你一个明确的归纳。
接着再看第二个情况,你看到有些人明明研究的是数学、物理、化学,或者专攻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但是他们研究到最后所得到的最高的学位都称作“哲学博士”(Ph.D.),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因为在西方传统经过整个中世纪的发展,到近代的时候,他们认为哲学是所有学问里面最特别的,它可以称作“学问的学问”“知识的知识”或“科学的科学”,这三个词其实都来自于同一个拉丁文的片语,叫做“Scientia Scientiae”,翻译成英文就是“the Science of Sciences”,各门学科里面的综合性的学科。
所以前面看到哲学是非常广泛的,无所不包,后面又看到哲学非常高深,好像是最深的一个学问,但是在现实生活里面可不是这一回事。我是学哲学的,经常有人跟我开玩笑,他说听说你们学哲学的就好像是整天在一间黑房间里面找一只黑猫,哪里有猫呢?你可能自己在幻想吧;也有人讲得更直接,他说你们学哲学的就是把简单的东西说得很复杂,把别人懂的说成别人不懂。实在是很抱歉让你们得到这样的印象。
今日重点2:哲学就是爱好智慧
所以我们还是要回到今天所说的主题:哲学就是爱好智慧。
这是怎么回事呢?首先用“哲学”这个古希腊文的是谁?就是我们这两天所说的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约571-497 B.C.),那毕达哥拉斯怎么得到这样的灵感呢?怎么会想到这个词或是从事这样一种哲学研究的人呢?说实在的,他是看到奥林匹克运动会而有这样的灵感,他看到奥林匹克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次,到他那个时候大概举办了60届了,他发现运动场上有三种人:
第一种人是做生意的。看到人多,有利可图,就叫卖,像一般的摊贩一样,或是做广告宣传自己的产品,目的在于求利。
第二种人就是运动场上许多的运动员。他们代表自己的城邦,希望得到荣誉,这一生后面就可以衣食无缺了,这是求名誉。
还有第三种人,就是所有的观众。但是观众里面有极少数的一些人,他们并不是任何一队的粉丝,也没有任何其他的想法,就只有一个念头——想发现真相。譬如说,每四年这样的竞赛,到底意义何在?人生到底应该追逐什么样的目标?他可以从这种群体性的运动比赛中,体会到人生应该走什么样的路。这样的人代表什么?他爱好的是智慧,他只希望知道真相。
所以,这一来就分出三种人:第一种追求利益;第二种追求名声、名誉;第三种追求真正的知识,也就是智慧。他就想到说组合成一个新的词,叫做Philosophia,Philosophia这个词是两个希腊文合成的,前面一半叫做Philia,后面一半叫做Sophia。
我们先说Philia什么意思?Philia就是爱。但是古希腊人说到“爱”的时候,有三个词:第一个是在感性上描写情欲之爱,男女之间的激情这些,叫做Eros,翻译成厄洛斯;第二种是一种大爱,就是有宗教情操的那种博爱,普遍地爱每一个人,称作Agape;第三种爱称作Philia,Philia就是一种朋友之间的情感,称作友谊,而这种友谊温和而理性,并且可以长久坚持下去。他用的词是第三个Philia,再加上另外一个字,叫做智慧(Sophia)。
智慧(Sophia),怎么去了解这个词呢?那你就要分辨了,也有三个词要分辨:
信息。
第一个是一般人所见到的资讯,每天发生,见人就说昨天发生什么事,昨天最热门的新闻是什么,每天谈这些八卦消息,这叫做信息,来来去去,不太可靠,常在变化中。
知识。
第二个词叫做知识。你看,大学里面可以分为几十个学科,每一个学科都有专门的知识。就是对于这世界上某一部分的现象作专业的研究,得到深刻的了解,成为这一方面的专家。但这种专家分而不合,他没有办法整合到自己的生命里面,他只是在这一方面成为专家,别的方面他可能完全不了解,这叫做知识。
智慧。
第三个词就是我们所说的智慧。“智慧”怎么说呢?简单来说,就是完整而根本的理解。说到“完整”,人的生命怎么样叫“完整”?简单说来就是“生老病死”,你能不能把它看作一个整体呢?你还年轻的时候能不能想到几十年之后年老、面临生命尽头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态呢?这叫做“完整”。所谓的“根本”往往所指的是人生里面最复杂的、最深刻的一些问题,像什么是痛苦、什么是罪恶、什么是死亡?所以,所谓的智慧,就是针对这些做完整而根本的思考。也就是你如果爱好智慧的话,一生都在追求这个答案,而不见得可以获得,但在追求的过程里面,整个生命就不断地转化、不断地提升,就表现出跟一般人不太一样的特色。
今日重点3:毕达哥拉斯的示范
毕达哥拉斯有这样的体认,发明了这样一个词,那他自己在生活上有什么样的见证呢?他不能只是光说有一个“哲学”这个词,有一群人可以称为“哲学家”,而他自己不来示范一下。他的示范有三点,表现为三种爱:第一个,他爱沉思;第二个,他爱治病;第三个,他爱教书。
1. 爱沉思。毕达哥拉斯的学派是在南意大利克罗顿这边发展,他自己住的地方表面看起来像一座神殿,但是进去之后就会发现有一个地下室,他每天都要花好几个小时在地下室里面沉思。就好像你如果要往上提升,就要先往下沉到深刻的地方。他从地下室出来之后,就跟学生说我在地狱里面听到什么样的消息,我们现在要往上提升了,所以他喜欢沉思。你说在地下室里面到哪里去,那是他个人的说法,但至少代表什么?他跟别人都保持了距离,他自己进行深刻的思考。我们也提过,你要当毕达哥拉斯的学生的话,前五年是不能说话的,只能认真学习,认真地思考老师所教的一切。
2. 爱治病。他有一段时间到处去旅行,旅行的目的是为了给人治病,而他所治的病不是身体方面的疾病,而是在灵魂上的问题。譬如一个人活得不快乐,他跟你说你追求的是物质还是精神?你有没有忽略它们的平衡呢?有点像今天的心理医师。而这一点深深影响了尼采,尼采后来说了一句名言,尼采说:“哲学家是文化的医生。”他就把毕达哥拉斯这种爱替别人治病,从别人表面上看起来没什么事的情况,发现他内在真正的问题,而他把他转移到对整个文化,哲学家可以做个诊断,知道他在走向一个好的或是不好的趋势。
3. 爱教书。他认为教书是一种最神奇的行业,别的东西,像权力、像财富,你给别人之后自己就少了,给到最后,给得越多,自己剩得越少;但教书不一样,一个老师教学生,他把所有的学问都教给学生,他本身的学问并没有减少,甚至还教学相长,还增加了呢。
所以,从这三种特色的表现,就显示毕达哥拉斯这个人是言行一致的,是一个真正的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