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餐吃水果时,我曾经有这样的想法,以“橘子”为主题,进行一个持续一个月的活动
1、在某一日加餐为橘子,可以组织孩子们感知橘子,观察橘子内外构造,摸、剥橘子(可以引发一场关于如何剥橘子的讨论)、尝橘子(橘子上面白色的像线的东西可以吃吗,它是什么?)……再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橘子的各方面了解或感知并用简单的符号记录
2、接下来可以做橘子,不拘于形式,提供多种材料孩子们画橘子、剪纸橘子、黏土橘子、粘贴橘子……利用整橘子或者剥开的橘子做创意水果拼盘……用橘子皮做手工
3、探索橘子的秘密,了解橘子的前世今生。你在哪儿见过橘子?橘子生长在哪儿?为什么橘子生长在这里?种子是什么样的?叶子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气候水土适合橘子生长?橘子有哪些种类?橘子皮可以做什么?为什么咳嗽不能吃橘子,还有什么情况不适合吃橘子?橘子有什么营养价值?
4、如何吃橘子,橘子每次是老师洗好的,那么小朋友们知道应该如何清洗橘子最健康卫生吗?
5、加餐为橘子,大家讨论如何分橘子?每人吃多少?
6、各区域环境、材料,情境创设,例如阅读区可以与美工区结合,制作关于橘子的生长故事等相关故事书,再进行表演、讲述
……
我觉得班级开展一个能引发孩子观察、讨论、思考、创作的活动远比开展很多活动,对孩子和老师的能力提升更有意义。
我觉得现在的幼儿一日生活组织有点从曾经的误区走向了另一个误区的倾向,以前是有高控情况,现在是有放任的情况。主观方面是教师缺乏活动前足够充分的学习和课程审议、以及专业知识的不足,以至于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了不会引导,不会评价等情况。客观方面,自身感受而言,感觉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都是割裂开的(课程、区域、集体教学活动、户外、生活环节等),这种情况下,其实会造成教师重结果轻过程的情况。
反思下来,我们班区域课程和班级其它活动都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因为做课程需要经验铺垫、需要团讨……这些都需要孩子们的时间;一日生活表中安排的幼儿活动时间不可以更改,剩余的碎片时间我们还有节日等主题活动、生活活动等。例如,这周我们举行公开课占用了集体教学时间,下周的主题活动中有关于语言故事方面的经验铺垫,又占用了集体教学活动时间……以此类推,有的教育环节和有的活动真的是只能浅浅带过,追求结果。当然,专业素养高且经验丰富的教师,会把活动都安排的井井有条,这也是我要努力的方向。
我一直在反思,现在的本班的班级一日生活中,有哪些环节真正给了孩子教育呢?孩子有得到成长吗?答案是其实在一日活动中自由的区域和户外环节,其实半数属于漫无目的盲目中,老师走马观花式的观察、大部分精力的安全排查和矛盾处理,孩子们基本上都是在“盲玩”,计划也只是形式。而生活环节方面,大都是单方面的教师教和孩子学的状态……
实现“一日生活皆课程”,我觉得可不可以集中精力来进行“各年龄段幼儿在五大领域的发展目标”的研究,就是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指南》来确定本阶段幼儿的发展目标。根据目标再进行班级课程审议,最后根据课程目标创设班级区域和生活环境、让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相互渗透,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