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研讨话题已经好几天了,我却迟迟不敢下笔,我不是圣人,做不到喜欢每个人,尤其是让我看着难受,做事让我难堪的孩子,如果仅仅是孩子也就罢了,因为他毕竟是个孩子,一般情况还有来自家长的外力,家长的霸气,家长的蛮横,都化作了影子伴在孩子左右,要使我抛开一切私念,去全心全意爱他的孩子,真的很为难,我做不到。
但是孩子作为班级的一员,又躲不开,我们需要天天面对,怎么相处确实就成了一个研究课题,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去思考,去研究……
一、防患于未然。
每接一个新班,熟悉之后我会给孩子做思想工作。首先表扬为班级做出贡献的家长,比如说哪位家长到学校帮助整理教室了,哪位家长当志愿者,护送孩子们安全上学了,等等,让孩子因为自己父母为班级做出了贡献而感到骄傲、自豪,因为父母能跟老师和谐相处而感到幸福,同时告诫所有孩子,回家转达家长:如果你不能为我们班做贡献,就尽量不要去学校找茬,学校不是你的用武之地,如果你做出不和谐之举,你会让我很为难,很难堪的。
首先把孩子拉到了自己的战壕,跟孩子统一战线,尽量避免因为家长的原因造成跟学生的不和谐。
二、避其而远之。
如果天天面对一张不喜欢的面孔,实在是一种煎熬,甚至是一种情绪暴涨的引线。因此,大多数教师会选择把他调到远离自己视线的地方,眼不见心不烦,尽可能地忽略他。减少接触,也就少了互相触犯的机会,不过,这并不是上策,甚至对孩子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自我劝导法。
面对自己不喜欢的孩子,如果是家长的原因,就时刻劝导自己,孩子也是受害者,面对这样一对父母,他也很痛苦,引发自己的同情,把因父母的行为造成对孩子的影响降到最低,甚至分开。
如果仅仅是因为孩子的言谈举止引起了教师的不适,我们更应该看开,他只是一个孩子,他的不懂事肯定跟他背后的家庭有着莫大的关系,我们不能改变他的成长环境,但是我们可以尽力去影响他,去引导他,向着阳光的方向生长。
不过,一般情况下,通情达理的家长背后,修养高深的家庭里面一定是个素养极好的孩子;而蛮横无理的孩子背后一定有着一个更加蛮横的家长,有着一个素质低下的家庭。改造这样的孩子确实需要博爱的老师,需要老师有着博大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