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日:“再,斯可矣。”
钱穆解读:
季文子:鲁大夫季孙行父。文,其谥。
三思而后行:此乃时人称诵季文子之语。
再斯可矣:此语有两解。一说:言季文子恶能三思,苟能再思,斯可。一说:讥其每事不必三思,再思即已可,乃言季文子之多思为无足贵。今按:季文子之为人,于祸福利害,计较过细,故其生平行事,美恶不相掩。若如前解,孟子曰:“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乃指义理言。季文子之瞻顾周详,并不得谓之思。若如后解,孔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事有贵于刚决,多思转多私,无足称。今就《左传》所载季文子行事与其为人,及以本章之文理辞气参之,当从后解为是。
他评1:《中庸》里的慎思,这是多思的意思。内典就是佛经里讲的「闻思修三慧」,这是菩萨三慧,这个思,闻和思和修三慧,皆是多思。这个思我们也要懂,不是在那苦思冥想,动脑筋想,那叫思。这个闻思修三慧,实际上是讲智慧,闻是讲接触,一接触就明了,这叫思。一明了了你就知道怎么做,这叫修。所以他是一而三、三而一同时完成,这个叫多思。多思是他真正智慧高、智慧多。所以三思实际上它是一个活的数字,不是一个死呆板的数字。「孔子此言再斯可矣」,孔子说再思可矣,不用三思,再思就可以。「盖如郑注,专对季文子而发」,这是如郑康成所注,专门对季文子发表的评论。「非言人人凡事再思即可也」,不是对所有的人讲的,对季文子,因为季文子他就有为人谨慎,而且他很贤良。那有的人可能没有他这样的贤良,或者没有他这样的智慧,那么一定要什么?思考出一个眉目,最重要的思是思考一下符不符合圣贤教诲,要往这方面思。不是思自己有没有好处,或者利益,自私自利,那个思不好。所以再思是要我们懂得拿到标准。
他评2:凡事三思,一般总是利多弊少,为什么孔子听说以后,并不同意季文子的这种做法呢?有人说:“文子生平盖祸福利害之计太明,故其美恶两不相掩,皆三思之病也。其思之至三者,特以世故太深,过为谨慎;然其流弊将至利害徇一己之私矣。”当时季文子做事过于谨慎,顾虑太多,所以就会发生各种弊病。从某个角度看,孔子的话也不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