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洲诗词】
四位简友的诗歌,点击原文标题阅读
原文:《望秋》
作者:休讷
读诗歌,我们有时读的是诗歌的内在涵义,从中获得精神上的共鸣和开悟;有时读的是语言的美好,从中获得阅读上的愉悦;有时读的是诗意氛围,从中得到特定环境或者场景、生活状态下的特殊体验。
这首作品我读的是大部分人共通的情感氛围体验。
关于爱情,美好还是主要占比。说到爱情,又自然离不开青春体验。这首作品以青春回忆口吻写出了一段缠绵爱情的情景或者说氛围。
秋天落叶为作品奠定了基调——这是一段记忆中略带伤感的情感。
诗、信件、信箱共同渲染了关于这段情感的状态和现状。渐渐走远的爱情如同飘落的树叶、收不到的信件。
营造出的氛围,容易让人沉浸往事,沿着每个人不同的记忆勾勒伤感。
望秋,望穿秋水还是空,望的是对曾经美好的祭奠,心中的一份遗憾。
原文:《白塔湖之夜》
作者:仗剑走天涯y
人相对万物是烦恼的,也是幸福的。烦恼之于神思千头万绪密密匝匝而语,幸福之于具有思想、想象之器而言。
譬如乡愁归绪,我们可以睹物思情,可以移情于物,可以神游天外占据自我一方世界,沉醉不知归路。
看到白塔湖,湖水是我的,小船是我的,蛙鸣清幽是我的,我拥有一切。走出自我世界,一切又皆是身外之物,我一无所有。
吐着泡泡的鱼,以及那以身飨火的飞蛾,都是无数个我在这世间来去追逐,想要脱离苦海,想要为生命的理想状态燃烧自己。
我就这样活在远方的大地上,活在白塔湖上,我心中归去故乡的神思逼迫我端起命运的酒器,如饮这白塔湖水一般狂饮月光,最终醉倒在生命途中。
以想象驾驭情感,以情感反哺想象,途中的中转站就是现实生活。
作者:小字
在中国,城市与农村是对比鲜明的两个立面。城市有人们实现梦想、更好生活的路径;农村,有喧嚣背后慰藉心灵安歇灵魂的土地。所以很多情况下,人们的喜悦盛开在城市,人们的孤寂寄托向农村。
这是一个城市与农村过渡的大时代,两者最终将趋向于同质化,人群的情感与生活也将趋于同质化,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还需要很多岁月磨砺。
眼下的我们也必须被动担负起这过程所带来的阵痛(相对时代发展大环境而言)。
这可以大致概括这首作品的写作背景罢。我们每个个体都是这时代中微不足道的一份子,我们能埋葬和重生的也只有自身(有意识的)。埋葬自己,埋葬的更是对城市美好生活的憧憬。
作者看来,我们生活在城市,与稗子混迹于稻田有些类似。我们甚至在繁忙荒芜的生活中,无力去拔除长满内心的稗子,只能任其繁茂丛生,最终荒芜了心田。
后面写到的,一个人与一座城市就是一场战争,把人们生存状态清晰揭露,也是这个时代人们普遍生存状态的揭示。
这里的叶子是个恰当的、非具体的象。可以是某种机会、物质,也可以是某种精神。在其上写下的墓志铭,就是这一生努力的证据和最后的慰藉。
原文:《对历史的幸运阅读》
作者:叶羽潇
历史,过去的人事物的代名词,在这片跨越时空、地域的领地里,我们看到了很多荡气回肠的故事,也看到了阴暗潮湿的一些往事。这物什如镜子一般让人看清道路,也如深水一样淹没头顶。
这组诗歌有些魔幻的味道。立意宏大而笔下细腻,从自身不同角度出发对历史进行了阅读。
第一节,从时间角度出发阅读历史。这世间不管是清晨还是黄昏,于历史本身而言沧海一粟。但依旧读出了一些前车之鉴,读出了一些意料之外。
第二节,用不同姿势阅读历史,构思上把短暂与长久通过阅读姿势融合在一起,这姿势可以理解为对待历史的态度的象体。
第三节,从生死角度阅读历史。有人死去青史留名,有人死去籍籍无名,有人为了留名让灵魂走入深渊。
第四节,对历史向前的车轮进行审视。历史既是过去发生的,也是现在正在发生的,以及未来即将发生的,无人能够阻挡或躲避。历史与棺材的比喻之说形象妥帖。
第五节,无论生前多么伟大、美丽,走进历史后都是一粒尘埃。跨越时空与他们在历史中相遇,看到多少壮志未酬、红颜薄命?
第六节,历史中有安康盛世,更有战火纷飞民不聊生。这些火有拯救之火,也有毁灭之火,燃烧在与我们紧挨着的纬度里,我们只能看到却摸不着。但不论哪种火,都有源头,都是人们寻求美好的方式。
第七节,从个人角度出发写对待历史的态度。书签一词是神来之笔。正确对待历史,才能读懂历史。
第八节,与第四节表达内容有些类似。
第九节,人终将逝去,光阴的刽子手终将会握刀砍向每个人的生命。读史、知史,也便不负光阴,不负生活和生命。
当得起厚重二字的作品,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