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小时候,没人会特别注意一个留着鼻涕的小男孩,除非他在上学之前就能说出1到100的数字,或者做一些让家里长辈感到惊异的事儿,比如拾金不昧,敢当着大人的面唱一段黄梅戏什么的,不然,除了爸妈和你的小伙伴外,没人会在意你,甚至你的亲戚们也有时会根据你在年假家时的表现给你相对的压岁钱,当然,最后大部分还是会回到他们的手中。
我是在3年级的时候,刚刚发现这件事。当然教我的老师每天鼓吹学校的一个“神童”,靠一篇写父爱的作文获得某个大奖,老师每天给我们说那个“神童”,硬是用他那嗓子发出几十年后的声音,“你们啊,啥时候给我也弄回来一个奖啊,这样啊,我也心满意足了啊……”。事实上,他那时好像才二十出头,小孩才几个月,年轻得很。
虽然声音故作沙哑,但他那精装的身材还是唬住了我们这些小不点。只能昂起头,再垂下去,默默地回应着。那时候,我发现,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只有你得到的奖状―一张据说只有学校才能办到的纸,别人才会认出你来,而不是平常穿的那些花花绿绿的好看衣服。
到高中的时候,我转到了一个名校,据说那里的差生比我们最好的尖子生还厉害一大截。我到了那里时,不敢想别的,只想着拿更多学校才能发的纸,好让家里给我换来一个电脑。可笑的是,学校只看你的月考成绩,其他的根本不关心,只要你成绩好,或者打扮干净,相貌不凡,班上的同学总会和你玩。可惜,那时候的我既不属于前者,也不在后者之列,好像只有在成绩单出来时,一个有心人才会在最后那几行找到我的名字,继而联想到一个脏巴巴,不爱说话的同学。
那时候,我的内心和外界是截然不同的。那时候我总是幻想自己会在某一天的考试中一鸣惊人,或者像过去那样得到老师的课后辅导并看出我内在的潜质。然而,接二连三的打击下,我内心的世界渐渐向外面的现实同化了,我好像默认了一个事实,不努力的话,没有人,起码我自己,不会一直优秀下去。
高考前几个月,我发疯了似的刷题,腆着脸向老师提问,没日没夜的复习,我那时候什么都不敢想,谁也不敢比,当身边的同学为了提前自招而努力时,我只能静静的坐在一边,听着别人赞叹的话,那时我真的想放弃,可是我又不想让自己最后的一分自尊心碎掉,只能灌自己点鸡汤,默默地努力下去。那几个月是我很痛苦的几个月,也是我过的最有意义的几个月,当高考结束的提示音想起后,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来的,只记得那些学霸在得到提前录取通知书时脸上的狂喜。
现在我坐在一所211大学的教室里,为我当初最后的努力感到幸运。没有那几个月,我可能就又要成为小时候默默无闻的自己了。是的,不努力的话,没有人,起码自己不会一直优秀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