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本练习册不见了
一早,李连涛的妈妈打电话告诉数学老师一件事,李连涛的数学补充习题——教材配套练习册,不见了,让我找找看。才开学两天,竟出现错拿作业的情况,难道才开始学点东西,就抄袭作业了。不由得想起昨天延时辅导课前,学生张轩豪给老师反映学生中存在抄写补充习题的,我即时表扬他是反映不良现象的小监察员。教学中,问题即时发现,即时解决。昨儿延时课上,即以自己从小到大,做作业写练习,从没作弊过,投机取巧。认为那样做无异于“不劳而获”,甚至与“偷”不差一二。学生们听了,若有所思,接下来,整堂自习课,独立思考,认真评讲,即时反馈,取得良好学习效果。怎么才过一夜,又发生抄袭作业了,太疯狂了吧!但是转念一想,不对啊!昨晚回家作业,只是改正错题,没有布置做补充习题……不管那么多了,到了学校再说。
等到学校办公桌旁,一瞧绿皮小本练习册上,“李连涛”三个圆珠笔连体字,呈现在眼前。不会是哪位同学,悄悄地交上来了,不是怕挨批评吧。转念一想,随机翻了翻小本练习册,突然想起来了“李连涛”练习册,两天里拿来拿去忘了给他本人。差点误会了同学们。
像席老师说的,弄个便签,写上备忘事项,每堂课后每天放学,即时反馈,做到堂堂清,天天清,才不至于耽误事。而且课堂上配套练习,最好当堂即时反馈,改正练习。这时,主要以激励为主,多发现学生身上优点,同时家校密切联系,发现问题即时解决。
2.老师的错解,我找出来了
在上数学练习课,先由学生独立练习,共同评讲过程中,我故意抛出问题:老师可能做错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一下子激起数学问题发现的大眼睛。我一打出答案,就把错误挑出来了。
“老师,少写了个'解'字。”
“老师,看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能求解。您怎么划掉了?”
我愕然!接着给他们翘起大拇指。我还说什么?为我的学生自豪点赞。
释放学生的压力。独立做题,读读想想,会什么,什么不会。做了就要检查,不会打问号,概念不清,思路全无,还是别的原因,一定弄清楚。有会做而不敢做的情形。在老师评讲时,才能一听就懂,一做就对。
3.包饺子比赛
教师节包饺子比赛,各年级组选出四人,这样组成三组。各组分配好工作,一人擀皮,三人包饺子,一盆猪肉粉丝饺子馅,加上佐料调配停当,三四团和好的面粉团。九时半,比赛计时开始。
只见各组手眼并用,揪下一块面团,两只手迅速地来回平擀成“蛇”状,从一端揪下一撮撮面团,再一个个按成中间厚,边缘薄的面团,捏在左手指上;右手小幅度来回擀成中间略厚,四周略薄的面皮。其他老师拈起面皮,放在左手四指并拢的面上,右手戳点馅料,往面皮上一粘,左右手迅疾并拢在一起,来回捏紧成严实的花边状。包好的饺子放在身旁的托盘里。
三组老师,你“擀”我包,像施了魔法,一个个泥丸一般的面剂子,迅疾变成薄如蝉翼的圆面皮,随机变成了一个个饱胀的水饺。一列列,一行行,一盘盘。很快四十分钟结束了。停下来细看下,脸上、脊背上,沁出了滴滴汗珠。
结果我们年级组代表获得第二名。我们高兴得排队领到一碗热气腾腾的水饺,香喷喷地嚼着,心里十分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