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号,已经开学了将近10天,于我看来,却是荒废的十天。至少在前九天,未上一节课,更谈不上收获了什么。
初入大学,我却并没有感受到初到一个陌生城市的新意与好奇,甚至不及三年前初入高中时的兴奋。
爸爸两天前打电话过来,问及这两日的学习生活,我并未像往常一样匆匆敷衍几句就挂,而是耐心地与他解释“3.4号报名,5.6.7号开了各种各样无聊的大会,8号课表上没课,9号只有一节体育课可是下雨没上成,10.11号周末。”
我静静地等待着手机那边的声音,也许是缺爱太久,父母的一通电话我都不舍得挂,仿佛挂断了电话,等待我的就是孤独的万丈深渊。
是的,我想家。我自认我不是一个特别矫情的人,尽管通常自诩为文艺女青年,可绝对和矫情搭不上边。可是,自从到了这边,夜晚望见一轮皎洁的明月,会莫名想到千里共婵娟;和妈妈发微信,会莫名流眼泪;想起和以前闺蜜的种种,会莫名有物是人非的感慨。
好朋友说:“你这样老想着以前的事情,会更融不入大学新生活。”
宿舍里两个武汉的同学,会巴拉巴拉的谈论各种奢侈品,各种好莱坞大片,吐槽学校所在的这个三线城市是多么的烂,没有万达沃尔玛,物价便宜,仿佛回到了上世纪60年代。
另外一个同学是重度批判性思维患者,永远用一种无所谓的态度面对自己的一切,却永远用一种批判的眼光来审视周围人。
我插上耳机,钻进被子里,秋天的夜晚是凉爽的,有一搭没一搭的和闺蜜发信息。
“我简直受不了!”
“我只要一看书或是去图书馆,就会被她们阴阳怪气的冷嘲热讽。”这是真的,仿佛现在的大学生搞学习是一件很另类的事情。很苦恼。
睡得迷迷糊糊,断断续续地被一阵说话声音吵醒,室友在和她男朋友打电话。我打开手机,凌晨了。我浏览了一会儿简书,看了几篇文章,尼玛还在打电话!
我苦笑着回复闺蜜的消息:“三观不合怎么融入?”
或许大学的另一个意思就是要学会一个人生活。炎炎烈日下,我独自撑把伞到处找银行,独自找商场,独自吃饭。有时候很累很累,累到想哭,但突然释然,孤独,是一个人的修行,是一个人的朝圣。
再怎么三观不合,她们或将是你大学四年你最亲近的人。当无力改变的时候,只能坦然接受。
今天上了两节课,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老师,讲话含糊不清,还有浓重的地方口音,恰巧我没带眼镜,突然感觉自己在课上变成了一个聋子加瞎子。
他说,对待历史,始终要树立事实第一,价值观第二的态度。对待一个人,何尝不是如此,暂且抛开三观不谈,评价一个人也要从事实出发,人家也没义务要和你合拍。这或将也是我大学四年要学习的课题。
第二节课,新闻学概论。他在课堂上问,你们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专业,选择新闻。这关乎梦想。是什么驱使我选择了这个专业呢,是源自于从小根植于我内心的记者梦。我很幸运,从高中到大学,当大多数同学都在彷徨不定时,我十分清楚的知道我前行的方向,一个异常清晰坚定的目标。
曾有人打趣道,我们这个专业,跑法制新闻争不过法律系的,跑经济新闻争不过商学院的,体育新闻争不过体院的,论写文章又比不过文学院的。听到这,我已笑哭。
我一直相信这世间任何事物,存在即合理。诚然,或许上面的说法有一点点道理,但是通过专业学习而培养出的专业素养,对外界的认知和敏感度,捕捉新闻的能力等等,却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
老师说,在大学,一定要交的两个朋友,一个是图书馆,一个是运动场。现如今这个时代的记者,是非常不容易的,即使你专业知识再优秀,没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是根本不能胜任的。这也应该是我这大学四年努力的方向。
翻开《新闻学概论》的扉页,是极其醒目的几个字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博晓古今,学贯中西,也是小时候被问起时的远大梦想。至此,却仍谈不上博晓古今,更不用说学贯中西。却还是要厚颜无耻的把它奉之为一个文字爱好者的至高理想。
借此自勉吧。
加油,人生就是在一次次坚持和经历之后慢慢变得充实而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