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题是什么?
主题是不好意思表达,遇事纠结。
2、事件是什么?
更换瑜伽服。在馆里订购的瑜伽服穿上后不是特别合适,想换个号码。
3、即时反应是什么?
纠结。到底要不要换啊,是不是不换也可以啊?
4、此刻身体的感觉如何?
当时手忙脚乱的。过后还会想起这个事。
5、内在对话是什么?
那个衣服似乎是合适的,但不是特别好穿脱,如果不换,岂不是每次都会有点不方便,还会怪自己不作为?可是要换的话,因为有提前试穿,订购前最终是自己选定了号码,那现在提出来换是不是显得事事的?会不会给人家添麻烦?会不会让人家不喜欢自己?
6、内在感受是什么?
有点小心烦,又责怪自己的纠结。
7、自己内在什么情绪伤痛(情绪钩子)被触动?
从小被要求懂事,所以有时会要求自己更体谅对方,但同时如果不是太能保护自己时,也会感受到不认可,所以遇事常会自责,总是觉得自己应该有更理想的表现。
8、发现自己有什么限制性信念?
提出要求是不好的,是添麻烦,是不利于双方关系的。
9、临在后看到的真相和可能性是什么?
真相是我跟馆里的朋友说了后,人家立刻就答应换,觉得不是个事,厂家允许退换,不麻烦。可能性是我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需求,并不会影响到双方的关系。
10、可调整的回应和选择是什么?
做事情要临在,试穿衣物时如果临在,不把注意力焦点放在和对方交流上,就会更好体验到细微的差别,当下做出正确的选择。如果没有做出更好的选择,就面对现实,不要自责,允许自己表达,合理地表达,同时也允许对方拒绝,这样做不会影响到关系,也许还会促进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