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双城记》,我为小说的开头所吸引,为中间的情节而触动,为最后的结局而感慨。人文、理性、感性;残暴、荒淫、反抗…这些关键词使我深受洗礼。
双城指的是巴黎和伦敦。一个是充斥着革命气息的浪漫之都;一个是充斥着王权富贵的工业重镇。在本书以法国大革命时期为背景,围绕玛内特一家而展开故事情节之下,实际上预示了封建势力的必然灭亡,新兴的资产阶级阶级甚至无产阶级必会登上历史舞台,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终有一天胜利的曙光将撒遍全球。
故事的主角玛内特医生目睹法国候爵兄弟害死农家艳妇和农家少年,不肯隐瞒真相,却惨遭陷害而被迫关在巴士底狱十八年。监狱囚禁了玛内特的身体,同样也折磨了他的心灵。他出狱后,已经患上严重的精神休克,有时候会处于完全无意识状态,做着一些重复性的工作,像疯人一样。只要他受到刺激就会犯病。不过多亏老友洛里先生等人的帮助,他才逐渐恢复正常人的状态。玛内特医生高尚而正直,究其一生竭力为穷苦人家看病;玛内特医生智慧而机敏,他可以重回巴士底狱救女婿并和各种人周旋;他是一个有威望的人,大家都尊重他这个善良的人。
玛内特出狱后见到自己的女儿露西。狄更斯在塑造露西时,可以说把人性所有美的优点都给她了。她温柔,漂亮,富有同情心。对于爱的人深情爱着,对于无法用情爱之心去爱的人,她仍然心存悲悯,从来没有看不起,如对卡尔登先生那般。对于陷害她丈夫的人她没有憎恨,如对得伐日和得伐日的太太那般。
达尔内先生是侯爵之子。他不像他的父亲和叔叔那样做恶多端,反而为人正直善良。他不愿继承父辈的财产和爵位,自己在英国教授法语,自食其力的生活。后来他和露西结婚了。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家的老管家被囚禁了,他义无反顾回到法国营救他,不幸被刚刚获得自由的公民囚禁起来了。他因父辈实在做恶太多而受到牵连,被判处死刑,到最后被救出,他是真诚的。
狄更斯塑造了几个真善美的这些角色,就整部小说而言,光有这些角色还不太丰满,如果没有卡尔登,整部小说一定会失色不少。
卡尔登初次登场就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随随便便。平时他还是一个酒鬼,总是喝的酩汀大醉。不过他很有才华,是当时最有能力的律师的助手。小说中描述他是胡狼,总是跟在狮子后边。他第一次见到露西就喜欢上她,对她非常关注。同时他长的非常的像达尔内。后来他曾经和露西表明心意,他也知道自己不能给露西幸福,因为他总是喝的大醉,对生活充满失望。不过他和露西说他愿意为她做些什么。后来在露西结婚后,他一年也是要来几次她们家做客。在达尔内被判死刑后,为了自己心中的爱情,他想尽办法将自己和达尔内调包,代替达尔内去上了断头台。小说的最后对卡尔登先生的描写是那样光彩照人。他从一个散漫之人,渐渐升华了自己的人格。有时候,我们为了爱,也要有这样的无畏布施。
小说中也描述很多不好的人。如侯爵兄弟,德法日、德发日太太及复仇女。一个是旧势力的象征,还有就是新形态下愚昧人民。
小说最主要的是使用对比的手法。开头使用对比的手法:“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非常的惊艳。书中充斥对比的描写,描写相似的面容而不相似的内心;善与恶的对比,美与丑,这许都构成双城记的特色。
在双城之下,有人揭竿而起,为了新世界;有人命如草芥,断头而死。这部书中的世界,从来不是美好的,
革命前,社会黑暗,革命后,社会依旧黑暗。在这个黑暗的社会中有人黯然离场,有人不在懦弱,有人注定成为时代的残渣,有人注定成为时代的英雄。就像书中开头所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是充满希望的冬天,也是绝望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