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的心情是相对压抑的,周边的一切似乎都在预兆着今年比起疫情泛滥的2020也不遑多让。先是人生中少数让人尴尬的时刻,家人与亲戚不厌其烦的表达着同一个意思:年龄不小了,该找个女孩子处着准备结婚了,即使是有意无意的,但压力却不受控制的随之而来了。紧接着便是工作方面出现一系列早有预料的问题,总公司似乎因为某些问题岌岌可危了起来,当一些持续许久的惯性被打断后,处境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落感。
而大多数在这些时候,我都会在一些探讨生活亦或是生命本身的书中寻找属于我想要得到的某个答案,以此来告诉自己,生活不仅仅是你不想看到的那些,也还会有一些使人兴高采烈的细节,只不过是暂时没有发现罢了。或许是心态的指引,一本符合此刻内心念想的书名和简介很自然的映入了眼帘。于是,看到《此生未完成》这个书名竟使我久久不能回神,仅是读过了三分之一,便止不住想要写些什么。
这是一本关于抗癌经历的书,是作者在为数不多的光阴里对于当下、对于生活、对于生命的感悟,上一本读到这样的书还是多年前史铁生的《病隙碎笔》了。或许是因为此刻处于了略显压抑状态的影响,读起来竟变得格外容易被触动,我突然在想一个问题,假设此刻自己的生命突然被终止了,那么我会有哪些遗憾呢?或许会有很多吧!没有用自己的能力让父母感到骄傲,而是一如既往的操心。
没有拼尽全力去谈一场此生无憾的恋爱,让自己说一声这就是青春。没有勇气解放自己被束缚的性格,让自己永远在别人的眼中活着。没有去过外面那些广阔无垠的地方走过看过,被一个个看不见的囚笼包围着,如此想来,至少在前半生的自我感觉是不那么合格的,但假设生命在此刻便被截止了,这种不合格就是一生了。这样的一生会显得遗憾吗?大抵会吧,而义愤填膺却并不代表着人生会产生大的转变,如果可以通过努力过得更洒脱一些,便是心满意足了。
作者在生命倒计时的现状下写道:“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走。”
这大概是她看透人生本质后给予的最真诚的感悟了吧!或许是曾经的几次经历,使我更为认同她的文字。第一次是右膝盖半月板和韧带撕裂后一年多才去医院手术,医生说拖得太久了,那天我第一次思考着如果以后坐在轮椅上是否可以写出如史铁生般的文字,索性后来没有大问题。
第二次是一次运动后的突然发高烧,那个医生在一连串恐怖的描述后让我做全身的检查,那种气氛就如同死期将近一般,读到这一段,你可能会笑,显然这是不良医生为了提升业绩的套路。我在等待检验结果时如往常般给母亲打了电话,一直聊到结果出来了才挂。
而第三次就是去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那时几乎每天都有近万人感染,我一个人备足食物已连续多天没有出门,原因是我在这种特殊时期感冒了,而前几天因为业务刚好接触过疫情中心过来的人。于是后面几天里出现了全身乏力、干咳、头痛,然后在失眠的夜里读着那些新冠的症状巧妙的与我一一命中,可想而知在一个人的出租房里是怎样的胡思乱想了。
我想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段日子,那是一种自我感觉马上就要死去的慢性循环,直到后来抱着视死如归的决心走进医院,才知道不过是一场普通感冒罢了。自那以后,我即使读了恐怖小说也不怕一个人走夜路了,因为在我的想象中曾接近过死亡。有人说永远没有所谓的感同身受,除非你能穿上他的鞋子和他一样生活,这话并不假,你眼中的天塌地陷或许在别人眼中仅是微风细雨。
无独有偶,看过我朋友圈的朋友应该知道,就在前两天我认识十多年的老同学的妻子突然住进了重症监护室。当之前我们开玩笑说到的“我们距离倾家荡产只差了一场大病”出现在身边时,那种感触无疑是十分深刻的,而就在三个月前,我作为伴郎见证了他们彼此幸福的起点,当时婚礼现场热闹的氛围仍历历在目。知道消息的那天晚上,戒烟一段时间的我又买了一包,然后想了很多,我们的那些挥霍着健康燃烧起的烈火,说不准某天就突然永远熄灭了。
人性的弱点中所有人都存在着侥幸心理,每天都会有人经历绝望,但可想而知那个人不会是自己,而那个倒下的人也是这样想的。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说道:“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或许只有撕心裂肺地失去过,才会真正的把珍重这两个字烙在心中罢。
最后,便用《此生未完成》里已经走在了人生边缘的作者的一段话来结尾吧。在谈起仅十九个月的儿子土豆时,她写道:“哪怕就让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动,每日像个瘫痪病人,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骂万人践踏,只要能看着我爸妈牵着土豆的手蹦蹦跳跳去幼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
以上。
20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