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颜渊篇第十二07
【原文】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大意】子贡请问治理国家的关键是什么?孔子说:“就三项:充足粮食,充整军队,使人民信任政府。”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在这三项中,要去除一项?那先去除哪一项呢?”孔子说:“去除军备。”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再去除一项,去哪一项呢?”孔子说:“去除粮食储备。自古以来人都免不了一死,而人民如果不信任政府,国家的威信就建立不起来。”
【一点启示】民无信不立,政府要对人民负责任、有诚信,人民才可能对政府有信心;同样,人无信不立,建立起个人的诚信,凡事自己先做到,才有可能取得他人的信任与合作。
【浅谈】
(1)此处讲儒家治理国家的三个关键因素,亦即儒家的政治哲学。能不能行的通,还要结合当时环境及具体情况。儒家政治理想、道德境界非常高,同于道家的无为而治,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原始儒家一定知道权宜变通不迂腐。
(2)足食,不仅仅是粮食充足,而且还包括社会经济安定,人民有饭吃、有衣穿,生活好,如老子讲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足兵,国防的发展,建设;民信之,让人民信赖。
(3)真让齐头并进全部做到以上三点,真的很难,包括我们今天,新中国七十年发展,也是各个阶段有各个阶段的发展重点。
(4)首先如果要重点抓好两项,先去哪一项?军事装备,缩减军事预算,如同今天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5)如果还要去一项,在最困难的时候,最主要抓好什么?大家穷,没有饭吃,都可以,唯有先让这个政府政党有信用、有信念、有理想,才能唤醒民众共同奋起而抵抗外族。这点特别像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中国带来了希望、信心和今天越来越高的信用。
(6)如果更深一层探讨,兵和食是物质层面的,而信心、信用是精神。对个人来讲,言必信,行必果是小人之信,但对一个组织,一个政党,信用就是她的生命,她的全部,如果去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7)落实在个人身上,子贡三问今天现实意义何在?那就是在社交中,个人的信用远远高于所拥有的实体金融。一个人失业了,只要信用好,待人真诚,那会有太多的人愿意相信你、帮助你,不远的将来一定会重新站起来;如果个人社会信用破产了,那怕一次的坑蒙拐骗,牌子倒了,想要再反身,在今天信用时代,几乎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