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之旅 第531天:《论语》中的真知灼见(161)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论语·子张19.3》
译文:子夏的门人向子张请教怎样交朋友。子张说:“子夏说了什么呢?”子夏的学生回答说:“子夏说:‘可以交往的就和他交往,不可以交往的就拒绝他。’”子张说:“这和我所听到的不一样!君子尊敬贤人,也能够容纳众人,称赞好人,怜悯无能的人。如果我是个很贤明的人,对别人有什么不能容纳的呢?如果我不贤明,别人将会拒绝我,我怎么能去拒绝别人呢?”
与:“可者与之''的“与'是相与交往的意思,后两个与"字是语气词。
这段文字说的是交友之道,子夏和子张同为孔子的学生,他们的观点并不完全一样。东汉蔡邕在《正交论》中对二人同门而异见作了解释:“商也宽,故告之以距人;师也褊,故告之以容众。”意思是,子夏为人太宽厚,容易被人利用,所以孔子劝导要会拒绝,因此子夏得到的示意是“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而子张为人太苛责,因而孔子劝导他为人要宽容,多看别人的优点,这样就能扩大交友圈子,因此子张从孔子处得到的示意是“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子夏和子张对交友问题的看法有冲突,是孔子因材施教的结果。两种观点并不能分出谁对谁错来,都有其合理性。
人生在世,要交朋友,要多交朋友,要多交真朋友,要实现这些目的,就必须从自身做起,先将自己的心胸打开,以宽容和开放的心接纳各种各样的人成为自己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