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电影真的是银幕上的常青树。
无论你现在过得怎么样,是不是超级英雄,是不是土豪富翁,是不是屌丝逆袭都没关系。你我都有即将开始和已经逝去的青春,不管怎样都可以衍生出无限的逆流成河的悲伤。
言归正传,最近几天正在上映的电影《芳华》已经开始刷屏了,无论是微博还是我个人的朋友圈都能看到这两个字。本人在电影宣传的初期也产生了兴趣,买了票走进了电影院。
可是未曾料到,我这么尊重电影的死忠粉都几欲昏睡过去。
不是我黑电影,也不是我讨厌冯导。况且我还是很喜欢冯导的作品,除了两三部以外。其余的都算得上是好作品了。
可是我为什么会睡着呢?那我们先来谈谈电影。电影的开头,以旁白声音出现的穗子告诉大家这部电影的主角是刘峰和小萍。好的,你说什么都行反正你长得美。
可是我等了将近45五分钟也没有看到一个激动事件的到来,我是指两个主角之间。硬要说转折点,就是那一年的历史重大事件(自己脑补历史)。
影片大篇幅的讲的是文工团的事,那么你可以说这是一部以文工团为主角的群像电影。可是在群像电影上又没有刻画出多少有趣生动的角色。只有让人眼花缭乱的舞蹈、服装、音乐。
说到底和其他青春片没有多大区别,依然是他爱她,她爱他,他又爱着她。故事情节没有一点新意,唯一的区别就是披上了那个年代的外衣。就像是一部冗长的青春回忆录,没有事件重点,没有人物重点。
按理说文艺片可以是小情节电影,可是《芳华》怎么也看不出王家卫的那种韵味啊,没有多少弦外之音啊。
有的只不过是对过去岁月的无尽怀念,怀念模糊了一切事件。只有片段的回忆,片段的叙述,没有什么完整的东西。
如果当做一篇散文看的话,没有什么问题。人对过去的记忆总是模糊的,也是美好的,也是片段性的。当做电影看的话,就觉得有些不对劲儿了。
那个年代可是全国人民饥荒的大日子,我家大姨就是那个时代饿死的。可以说是民不聊生,唯有这文工团却是一片歌舞升平,实在是没什么可看的。
整部影片导演唯一想表达的就是追思那些逝去的岁月,其他更加深刻的东西就看不出来了。
冯导最近的电影我反而更喜欢《我不是潘金莲》,《一九四二》也很不错。两部电影对人性对社会的探讨以及批判都非常好。
尤其是《我不是潘金莲》,有意思的画面分割,圆形代表南方,方形代表北方。南方温润如水,北方棱角分明。同时也彰显了故事的主题,南方也就是下面的领导处事圆滑世故,北方也就是上面的领导刚正不阿。
最后一切释然,变成了普通屏。观众那被主挡在黑幕里的好奇心终于释怀,窥见了所有的画面,同时也窥见了李雪莲的内心,整个故事都释然了。
里面甚至没有一个正真意义上的反派,谁也不是真正的恶人,谁都想当一个好人。甚至所有的原始问题其实是在李雪莲自身,但是事件却戏剧性的演变成了政治战。
最后张嘉译的一番话诠释了整部电影的主旨,每个人究竟是替别人想得多还是为自己想得多这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不光是当官的,平常我们身边的人不都是如此吗?
所以对于冯导,我还是喜欢他那些愤世嫉俗,讽刺社会的黑色幽默。芳华好不好呢?这不是我说了算,艺术这个东西见仁见智。但我个人的立场认为,这始终是一部随大流的政治正确的电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