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前,我去了一趟西藏的直贡梯寺看天葬。
五点起床,我们未进食就开始攀登直贡梯寺。在盘旋上山的过程中,我出现了严重的高反,全身发冷、手脚无力、呼吸不畅、嘴唇发紫。同行的朋友只能扶着我去寺庙里寻找救援,正巧被一位喇嘛看到,他把我们带到他的屋子里,然后给我端上了热气腾腾的酥油茶和糌粑。我进食之后好一阵子呼吸才平顺下来。
喇嘛名叫曲扎,他领着我们参观了他所守护的那间小小庙宇,给我们介绍直贡梯寺的来世今生,讲解了一些墙壁上的经文、身后连绵雪山的古老传说、每年来往信徒朝圣的故事。
当我们准备与曲扎告别,再次前往山顶时,我问曲扎:“你在这里还打算待多久呢?”
他的眼神原本望向山顶盘旋的秃鹰,却猛地看向我的眼睛,对我竖起了食指,我问:“一年吗?”
那本是严肃的脸庞,却突然温柔地泛起了笑意,他说:“一辈子。”
那一刻的画面我一生也不会忘记,幸籍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
如今,距离天同码正式启动,已有七载。
在这七年里,我每天重复着简单的日子。七点走进院门,左手边第一间屋子“达观”,打开接着两块显示器的电脑,翻开从各地搜罗来的案例资料,一坐就是一天,一坐就是一宿。在最近一年里,索性住进小院,过上了远离人群与热闹、蓄发明志、日月掌灯伴书写的日子。
在这七年里,我常常透过窗户看门口那棵玉兰树,我见过它迎接初晨露水的喜极而泣,亦见过它午夜绽放的婀娜多姿,我见过它寒冬腊月里的了无生机,亦见过它柳暗花明的高光时刻。
不知不觉七年间,我们竟彼此陪伴走过2500个日夜,35770小时。我见证它一步一步长成参天大树。而它见证了20000余经典案例如何在一次次删繁就简中,浓缩成300-500字,却又让原文智慧丝毫不减;它见证了4200万个披沙拣金的文字如何经受住“一字千金、悬赏挑错”的重重考验。
如今,它再次见证了七年功聚成这一刻的梦,十八部《天同码》巨幅向天展页。
我们希望《天同码》不仅仅能够成为你打开裁判智慧集合的钥匙,它更能够成为记录时代法治进步、裁判者智慧的厚实载体,被一代一代传承下去。那些涌动的潮水和有血有肉的裁判者,他们理应被记录、被传承、被看见。我们期待着,这些精致的灵魂从粗糙的历史长河中开出花朵来。
所以我们仍然坚持以线装书将平面知识串起,以线缝合成了一件智慧的立方构体。历史都是自带厚重感,正因为这一份厚重,才让我们能够从浮躁的年代中抽身出来,去拥抱那片刻精神的宁静。
《天同码》是大陆地区首个体系化的裁判规则梳理案例神经网络,它呈现了二十年来内地民商法发展的半部历史。当后代的求知若渴者,进入这巨幅的知识脉络,寻着三级目录体系,必定能够快速采集并彼此交融出新的体悟。传承的力量,再度由它流向大地四方。
四年前,天同码七部曲预售,12小时内卖出4745部。可能它解开过你办案中的困顿,可能它陪伴过你苦涩的青春,可能它鼓励过你迷失的灵魂。无数个夜晚我们都曾凝视着彼此的真,所以心才如此静水流深,让文字生了根。
人们眼神,让我的脸颊发热。人们掌声,幽暗如林中回声。而我们,都想在这条路上再一次狂奔。或许这种认真有时看似愚蠢,但还好,我们都曾走过这一程。
七年一刻,《天同码》十八部来了。
我想,或许我只是一个记录者,但是“我们”却很值得,成为一个传承者。